「如果之後發生的事情」或有遺憾或不捨,但這都不是壞事。
談戀愛,就是要幫助自己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需要甚麼」「不需要甚麼」
了解那個不知道用你需要的方式愛你的人,也認識在情傷中重新出發的自己,怎麼說都能與未來接軌的開始啊。
曾經在感情中失去摯愛的人,有機會明白自己。
明白甚麼?
一個人不是沒事做,也不是只有寂寞相伴,把忽略的自己找回來才是正事。
花太多心思在感情中尋尋覓覓,也該花同等的時間去認識自己愛恨情仇。
太愛一個人,當失去發生時,就像死後的冤魂一樣,陰魂不散--無法忘情,更無法忘痛,記憶就在當中攪局,也讓自己的心情一波好幾折。
這個時候,愛有多深有多重,其實當下可能不大明白,以為的事情,也只是以為。
當人生的階段卡在失敗的戀情中進退兩難,可能任何事情都會被無端放大。
自己不肯放過曾經的戀情,那麼心中便無法再容納新戀情。
空間所剩無幾,又要如何讓「新的開始」來發生,怎麼說都很困難。
很多疑問,也逼問自己--答案找不到,自己就更苦了。
愛不能持久,是為什麼?
留不住的感情,得先往前看,是怎樣的人讓你愛不釋手?
如果你是因為對方的出現,也正好自己單身,卻不問自己「感情的需要」因為有人追,就愛了,之後對方離開了,你可能陷在對方的離去的痛苦之中。
因為可能不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而你會選擇對方,進而交往,也沒有深思,直到感情觸礁 就會引爆內在困惑與怨怒。
渴求一段真感情,需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在哪裡,不然不適合的情人可能會讓你錯愛,也讓自己失控。
愛應該會讓人更獨立自主,只想依戀的人,變得極度敏感,也刻意保持距離,結果也會更渴望,這卻無濟於事。
被愛與去愛,沒有對錯,只是要了解時機是否成熟。
同情一個人,可以是關心,但不會是真愛。
愛一個人,更可以是尊重與包容,不是說道理的。
確定對方或自己對感情的態度是同情或愛情,心裡應該清楚。
在每段感情中最該被拯救的不是對方為什麼不愛你,而是把那個失魂落魄的自己救回來。
這才有機會見識到自我內在的強大力量,如果你真相信自己會幸福,就該信任自己,這張力絕對因你的態度而定,少了這份自信,那再多人來愛你,你也無法從中獲得幸福感,因為他們都會離去,而你卻得一直承受對方離去的的失落。
愛無法用任何物質來交換,包括金錢;
如果你有得不到愛的的經驗,請回顧一下自己面對感情時都是拿甚麼來愛。
如果是時間--理當是全心全意。而不是拿自己剩餘的時間搪塞應付。
如果是青春--是否確信自己就是那個值得被愛的人呢?
如果你只是沖昏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愛再說,卻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那這關係就只能在混亂中結束﹙來得快,去得也快﹚不知所以。
如果是信任--溝通就該是彼此溝通的第一步,建立關係的前奏;少了這個東西,愛怎麼談都沒有安全感,陷入其中的兩人,自然會有一方熬不住,逃之夭夭了。
愛認同每個人,沒有大小眼;重點在於自己都用甚麼眼光去看待你曾經愛過或正在愛的對方呢? 這個才是所有感情問題的最終線索﹗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