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情緒架構的堆疊過程不失真不誇飾,無太多情緒化且籠統含糊其詞表現!然事件發生的時間點拿捏掌握的卻也恰如其分想必然是參考了很多的文獻資料及reference,我認爲對於一位在年幼即移居海外並短暫停留臺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已將對於在臺灣這片土地的面向描述表露無遺;即使不甚完美但卻也貼切!
#前段的敘述引人入勝但後半稍嫌薄弱凌亂!
#但較為遺憾的是在第一人稱的表述上村上春樹堪稱職人!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有拿獎
還要是台灣作者在日本取得勝利
覺得很吸引下便買了這本書回家
但一看之下便後悔了
畢竟自己不是台灣人
對台灣的歷史並不熟悉
而這本書的背景就是滿滿的台灣史……
本人投入不了之餘也看得頭昏腦漲的
而且對書中主角的性格也不甚認同
更加令我不喜歡看這本書
最後勉強自己吞完的情況下
可以想像本人的評價會有多"好"了
所以有時憑獎項選書還是會有踩雷的時候耶
...Continua如電影般的敘事節奏,刻劃出國共內戰爭奪家園的場景,這些卻是小老百姓們不得不面對戰爭殘酷的情節,所有大時代悲劇下的你死我活都只為了自保求生。對於能生長在和平世代,有著無限感激,也感慨族群撕裂的傷痕尚未癒合。
題外話,很喜愛書封簡志忠先生的題字,讓人不禁想重練毛筆字。
值得一讀,有些地方小拙劣,但還是很精采
封面雖然沒離題,但風格與本書差異太大
如有機會再版,換封面才能吸引到讀者
不然書名~流~再搭上漫漫長路……
很難想像裡面是一部明快青春的故事
連讀了兩位直木獎台籍作家的得獎作品,覺得他們驚人地相似。
邱永漢的香港時空背景設定在國府遷台後,王震緒的流則是設定在蔣中正(總統)過世後。前者的視角是本省的,後者則是外省的。這兩個族群間的衝突在近70年後都還沒有見到消弭的一天,但兩者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是如此接近。甚至,有部分人也都選擇了流亡。
屬於本省那一塊的傷痛在不斷被回顧的同時,屬於外省的那塊還掩在薄霧之中,卻是讓三代遷徙的第三代,以小說筆法輕巧帶過一筆。
而這筆,也極為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