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果:我不喜歡這本書。
當然,我對它的主題是感興趣的(否則我就不會買了),但是作者感覺上對錄音工程都是負面表列:歷史錄音→受限器材→炒豆沙沙聲→聽不出詮釋;當代錄音→剪輯混音→人工加料→華麗易膩…這樣說來就只能聽現場啦?那還談錄音做啥?就當史料而已?
錄音是重現的藝術,給未能身歷其境的愛樂者得以聆聽。不會有人說畢卡索的畫印在月曆上就成了垃圾,它只是在不同的載具上,不會影響作品的偉大。批評錄音的後製、剪輯、混音,就像批評攝影作品的沖洗、調色、裁剪,傑作之所以為傑作,不是因為製作過程,而是能感動大多數人的成果表現。
裡面至少後記我能認同:有人拼命調整播放器材、坐「皇帝位」,能將藝術聽出更上一層的意境嗎?就算是聽廣播、聽隨身聽,還是能感受作品的偉大,不侷限於HI-FI…只是作者把decca tree、living stereo跟mercury stereo視為「沒什麼稀罕」,現今的高科技錄音倒還是輸這些半世紀以上錄音一皮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