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偷窺狂的國家
作者:Clay Calvert
讀者建議等級:高階
頁數:342
價格:300
出版社:商周
這樣的書名,可能讓讀者卻步,不過,書中討論重點並不如中譯書名給人的想像。
本書採多主線進行方式,不熟悉這種文章風格以及對美國媒體環境不瞭解的讀者必定滿頭霧水,因此,把推薦級別列為高階。
這裡僅拉一條主線講解,那就是言論自由與第一修正案。Clay Calvert認為那種理論過時、天真,而且和近代的傳播環境格格不入。(關於這點,新聞自由考這個專欄連載到歐洲篇時會進一步講解。)
作者以言論自由市場與民主為標的,希望讀者思考:現代使用媒介傳遞訊息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意指經營媒體),而壟斷市場的商人可以拒絕某些言論被大眾接受。這樣的觀點,請你以台灣的媒體現狀印證即能理解。
此外,作者更認為言論自由市場這個隱喻在抽象層次上具說服力,但現實上卻充滿瑕疵。理論與現實的落差並非僅在傳播領域或自由市場論,但對於這個鴻溝,究竟是忽視它、扭曲現實配合理論,或是因應環境文化進行理論修正,這三種想法會導引出完全不同的未來。
延伸閱讀:
英國新聞自由考(七):自由報業的真相
英國新聞自由考(九):自拍、自殺的新聞自由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8.html
...Continua大家都愛八卦,但有誰真的去認真想過,八卦對每個人的影響?絕對不是只有狗仔隊等問題而已,因為只要主角不是自己,大概沒幾個人會不喜歡聽八卦的吧。但這種只要不是我是主角的偷窺癖好,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又會對每個人的生活造成多少影響呢?我記得以前還看過一本書,開宗明義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巷口的攝影機,到底是誰可以看?你願不願意看?你又願不願意隨時隨地被人看?
新聞自由是很難拿捏的一個項目。
如果要維護新聞自由,侵犯隱私權就是勢在必行,那麼,侵犯的極限在哪裡呢?法律規定往往無法精準的拿捏,這當然是因為無法用文字來限制隨時會變動而且複雜的標準。用解釋的方式是會比較合適,但是常常會有不同的解釋出現,比較難以統一見解。人對於問題往往無法提出完美的解決方法,考量新聞自由的複雜性,就更是如此了。我想應該要用解釋的方式是會比較適合的。
解釋是一個比較活的方式,會比死板板的條文要好上許多,書中也提到了解釋的概念,也相當的講明了解釋的難度。的確,要把新聞自由限縮到哪裡,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的看法是,應當要採取比較嚴格的限制才是,媒體擁有的可是吹笛子的人手上的那根笛子,如此強大的武器,自然要有相對應的限制才是。至於要如何限制?主要的精神是,媒體要負擔舉證的責任,他們要能夠證明他們採訪的新聞是具有公益的,而這邊的公益,我的看法跟書上一樣,我並不認為大眾想看的東西就是公益,解釋要用時間來累積,不是我可以在這邊妄言的,所以就不囉唆了。
我堅定的捍衛新聞自由,但不想把信任扔進媒體裡面。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