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續篇,一段喜氣洋洋的台灣史。
如果可以從結婚的白紗禮服開始談台灣歷史,台灣史將不會血淚斑斑;而可以變得喜氣洋洋。
初次接觸外來的西方結婚禮俗,有台灣人像毛毛蟲黏上身似的,急於抓掉。馬偕說,那次婚禮前,有許多謠言,像是新娘要先給牧師做太太一個禮拜、牧師要先和新娘親嘴,連牧師要挖掉新娘眼睛的說法都有,可見當時民眾多麼憤怒異俗侵入。<西式婚禮>
事實證明;拖曳的白紗禮服,捧著花的小花童,七彩飄在空中的紙片;一切是那麼的自然。
除了結婚令人高興,到海外旅行、咬第一口麵包、吃冰,以及到海水浴場玩,你知道那時的泳裝是什麼樣子嗎?或者稱著洋傘去動物園看猴子…….,這些歡樂的氣象,1930年代的台灣,多麼的美好而富足。
作者簡介
陳柔縉
.台灣雲林縣生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1986〉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
.現為專欄作家
著有
.《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1993〉
.《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
.《總統的親戚》〈1999〉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
以庶民的角度來看台灣的歷史,從瑣碎的日常生活抽絲剝繭,讓我們一觀先民生活的梗概。啟發了我這「悲情」的台灣人,是不是一直執著於可以任由執政者詮釋和定義的「政治史」,是一種愚蠢呢?
很好玩的一系列書
一直以來都頗喜歡這個作者
用生動的筆法寫出台灣部分的歷史
切入的角度都是以一個輕鬆但嚴謹的方式
心中覺得是近年來歷普書中相當成功的一位作者
真硬要說有什麼缺憾的話
就是對於歷史的貫通性在這個題材上比較難有效的表現吧
看老照片對我來說是很有感覺的事, 特別是當這些照片的場景是自己知道的地方, 這些人物是活在相同的土地上時......
當這些民生的細節一一浮現, 日治時期的生活不再只有刻板印象.
也不禁發現, 日本人的確有心好好建設台灣, 無怪乎許多老台灣人會如此痛恨國民政府了.
這本書,不只是談台灣的婚禮習俗,而是台灣很多的古早事,很少能看到這麼嚴謹的歷史考證,卻又能夠寫得這麼行雲流水,讓人愛不釋手的一本好書。從閱讀這本書,可以彌補自己從小到大被刻意忽略的台灣史料,卻又不是從政治服務的角度切入的歷史,而是各方面生活的歷史,在台灣生活,不論喜歡不喜歡,都應該要瞭解一些生活態度或方式的源由,而不是渾渾噩噩的生活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