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過之後就一直不好看不好看的說個不停,所以我對它所抱的期望也就相對降低了。雖然期望降低,也知道推薦跟廣告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看看就好,可是還是不由得覺得這本書跟它所獲得的稱讚還有一段距離。
怎麼說呢…感覺既不驚人也不刺激,懸疑性也是很普通。雖然不是一本不好的作品,也不是一本看完之後會想跟別人說「超好看,大推!」的作品。和達文西密碼相較之下,這本的破解主題《尋愛綺夢》是一本一般人不僅沒概念,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書,達文西的話,至少大家都大概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跟最後的晚餐長怎樣,可是對尋愛綺夢就是完全陌生的狀態,他隱藏了什麼、解開了什麼、顛覆了什麼?因為全都沒概念,感覺就是「喔~是這樣啊~」也沒什麼驚訝的感覺。而且因為《尋愛綺夢》的原文並沒有被引出來,只是說「如果依照這個方式解讀就會跑出XXX這個結果」所以也沒辦法一起享受破解謎題的過程,祇是看保羅單方面表演而已,雖然就算他引了原文讀者能破解的機率也幾乎是零,可是這種感覺還是…
對於書中大量的文藝復興時期相關內容也只有最淺薄的概念,大多數他提到的人都不認識(還突然發現在我腦海中文藝復興的學者跟啟蒙時代的學者已經有些人混在一起了…)
說是炫才嘛~又有許多事物只是稍微提一下,也沒介紹清楚,處於一種既不友善又無法從中學到什麼東西的尷尬情況。
雖然這麼說,不過這本書其實還是有他有趣的地方啦~以那種類型的小說而言,也還是一本可以及格的作品。是我讀完之後對它完全沒有愛,所以也想不出什麼稱讚的話來…
塔夫特教授在裡面做的一場演講內容還蠻有趣的,還有一些版畫圖。此外,文藝復興時期的焚書黑歷史也描寫的不錯,尤其是柯羅納和他的同伴為了阻止文物被燒掉,最後連自己也慢慢的燒死的那段過程。
最主要的謎語跟四的法則,除去彆扭複雜到莫名其妙,根本沒人解的出來這點外,設計的是真的很認真。
有一些跟解謎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內容,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裸體奧運、地下道裡的遊戲、各社團間的關係、畢業生的出路煩惱…如果拿來單獨寫成一本描寫大學生的內心成長的作品或許還不錯,跟本來就複雜過頭的謎題放在一起就會讓人覺得有點多餘-「直接給我重點啦!」,不過其實我覺得同樣是內心戲,作者在這種地方寫的還比較好。
呃…這樣有稱讚到嗎?
總之接下來我要來寫對這本沒有愛的最大理由:主角實在是太討厭了!在這書裡我最討厭的人就是第一人稱敘述兼主角的湯姆,第二討厭的是負責解《尋愛綺夢》謎題的保羅,也就是戲份第二多的人。偏偏在這書裡大部分的內容就是在描寫這兩個人,所以結果就是一點愛都沒有啦~其實我比較喜歡的是同寢的查理跟吉爾,可是他們實在是有夠不重要,不重要到連受重傷,都是跟主線沒關係,感覺只是倒楣才會受傷的地步…
先講保羅,因為我對湯姆不滿的地方有點多。保羅是個聰明人,從他有辦法破解隱藏在《尋愛綺夢》裡的真相就看得出來,一般來說我是會喜歡聰明的角色的,而且只要他真的很有才能,就算個性很差也無所謂,所以我到底為什麼不喜歡他啊?保羅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缺點…至少我沒辦法指出哪裡不好,可是就是讓人無法產生好感,可能是因為他沒意義的遲疑?既然自己做得到就不要找別人幫忙,既然要別人幫忙就直接了當的說明白嘛!總之他的個性裡有種讓人無法喜歡上的特質。
然後是湯姆,一般來說,主角又是主述者,比較容易讓人因為跟著他的經驗跟想法而產生認同感,就算不是負責解謎的聰明角色,也因此不特別受歡迎,至少也不會讓人討厭才是。可是這位湯姆先生呢,偏偏就是讓我討厭了。他就像是每個普通人,既不特別聰明也不特別帥氣、有時候會陷入掙扎、感到迷惘…如果只有這樣也就算了,一個普通人型的角色只要描寫的夠好,反而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同理心而喜歡上他吧~可是他就像是聚集了所有一般人的弱點於一身而且排除掉所有你想的到的美好特質這樣的一個人,比方說對朋友的忠誠、對夢想的堅持、個人魅力、待人友善…這些東西,在查理、保羅、吉爾身上可以各自找到,可是湯姆都~沒~有~喔~取而代之的是很會怨天尤人加自怨自艾,何時該膽怯何時該勇敢也不清不楚…我最討厭他的一點就是,彷彿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別人的錯,他總是把自己遇到的事推到別人身上,「因為父親一直研究《尋愛綺夢》才會給他帶來的影響」「因為保羅找他幫忙他才不得不開始研究那本書」「因為那本書本身有妖女一般的魔力」「因為不想失去女友所以放棄繼續研究書」「跟朋友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是因為對方變了」……
他X的!你自己是都沒有責任喔!(/‵′)/~ ╧╧看著他的用詞就感到一種推託,然後就不由得覺得很生氣。從這角度來看,湯姆能夠說話這麼討人厭也算是一種才能吧="=而且最後那是怎樣啊,早知道要那樣行尸走肉的過生活,當初就應該幫保羅把所有的謎解開然後去挖法藍契斯訶˙柯羅納的密室。
最後是有想要踏上追尋之旅的意思啦,不過你不覺得已經太遲了嗎?而且看的那的結局我的想法只有…(闔上書,摔)
嗯…就是這樣,是一本因為角色問題而莫名其妙被我扣了很多分的小說。
2007.5.9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或許可以說是我對這本書的感受。
『如果費滋傑羅、安伯托‧艾可和丹‧布朗三個人合作寫一本小說,結果大概就是《四的法則》!--尼爾森‧德米爾』(喵註:費滋羅傑:大亨小傳、安伯托:玫瑰的名字、丹布朗:達文西密碼、尼爾森:將軍的女兒),『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長達9個月』,這些豐功偉業以及誇張的書評,讓我在這本書一出版時就充滿期待。
拿到手的時候,覺得他意外的薄(約450頁);看完的時候,也覺得它意外的弱(笑)。
從書背抄來的大意:
結合《達文西密碼》解碼戰、《風之影》家族悲劇,暢銷千萬冊天王鉅作!一部古書重掀兩代恩怨,歷史名校又釀師生情仇,神秘謀殺、學院愛情……盡在此中。
五百年前,一場精心設計的謀殺,
文藝復興時代最驚人的謎團隨之埋葬……
五百年後,當暗藏殺機的書頁再度開啟,
誰將能戰勝智慧女妖所佈下的陷阱?
平靜單純的校園驚爆槍響,也揭開了學術殿堂背後的醜陋黑暗,而這一切,全都源自於一本從文藝復興時代流傳下來的古書《尋愛綺夢》--一本以密碼文字寫成、晦澀難懂的巨著,書中藏有足以改寫文藝復興歷史的驚世秘密,但五百年來無數學者費盡心血卻不得其解。
普林斯頓大學的準畢業生保羅,大學四年都狂熱的投注在研究《尋愛綺夢》之上,如今只差臨門一腳即可解開謎底,於是求助於死黨湯姆。對湯姆而言,研究這本書等於繼承了已逝父親的畢生志業,但《尋愛綺夢》彷彿女妖的魔咒,總會讓研究者忘情的過度投入,也因此危及了湯姆與女友凱蒂的感情。夾在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湯姆,陷入了進退維谷的掙扎之中。
就在此時,他們偶然獲得了一本失竊已久的『守港人日記』,日記中記載的線索對解開《尋愛綺夢》的秘密至關重要,眼見最後一片拼圖已經到手,不料交給他們日記的研究生比爾卻在校園中遭到槍殺身亡!
兇手的身分和動機都不明,湯姆與保羅一方面要設法破解最後也最關鍵的密碼--『四的法則』的意義,另一方面還得面對警方對他們的懷疑。更糟的是,保羅的指導教授以及湯姆父親的好友似乎也牽涉在背後的陰謀中。重重的疑雲與迷霧,信任或是背叛,已無從判斷……
全書以歷史悠久的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為舞台,透過層層解謎的過程,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令人震撼的歷史真相,不但具備引人入勝的懸疑氣氛,更呈現了人性的掙扎及愛恨的交纏,構成一部融合了友情與愛情、文學與歷史、背叛與謀殺的最高傑作!
心得(有雷):
雖然說,主角動不動就被追殺陷入大逃亡這種內容,整個就是不合理又超脫現實(原來美國是治安那麼差的地方?),但像這一本書裡…主角們的生活也太平淡了吧!簡單來說…內容是:
前半本:一群壞小孩,不停違反校規,讓訓導員追著他們跑來跑去的故事(這種利用校內地形優勢的大逃亡頗類似五笑百的羅生門Fast Approaching XD)
中間:一個既矛盾而且性格彆扭至極的傢伙用密碼文寫出的複雜到讓人看了想摔書的整本的謎題,保羅與湯姆為之廢寢忘食。
後半本:保羅因為愛(啥?)與柯瑞殉情了(←大誤)。湯姆因此而消沈喪志,直重新收到保羅的訊息才彷彿重生。
整體而言,有很多不必要的劇情,讓情節變得鬆散、失去緊張感。
主角的性格剛好是我最討厭的類型(笑)。這種懦弱又沒用,遇到問題只會逃避,愛情事業無法找到均衡只會自怨自艾的傢伙,真是噁心透了!
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吉爾與長春藤那段是想幹嘛,只是作者想炫耀:「我讀過普林斯頓」嗎?(伊恩,普林大學歷史系;達斯汀,哈佛醫學院)
四個主要人物的名字真的都好虛XD(湯姆、吉爾、查理、保羅)。
密碼的部分真是唬爛至極!先說尋愛綺夢好了,這到底是本怎樣的書阿?據說是用多種語言(拉丁、希臘文、一些古語言、甚至作者自創語言…)寫成的,而整本書中都沒有把尋愛綺夢的內容完整寫出來,這是作者偷懶嗎?如果不想用他的原文,起碼也翻成英文(中文)給我看嘛!這種連原本文字都沒看到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就解出了密碼,叫人怎麼能夠信服呢?八成是因為謎題設計得太複雜了,作者自己也沒辦法慢慢這樣編纂。經過多重的語言隔閡加上密碼文解碼過程的草率,我實在無法認同這種類型的解謎模式。
地下蒸汽管線的遊戲,我本來期待會有什麼出人意外的緊張劇情的!結果花了那麼多頁鋪陳,只是要讓比爾發出訊號把保羅召回去= =#。還有,用什麼911阿!看到那裡我還期待比爾正在被追殺或什麼之類的,就只為了那本日記!而且保羅如果真的那麼緊張,他們前往找比爾的過程也太不疾不徐了吧?這幾個人情感上的反應我覺得很不合理。
比爾接到的神秘電話、他的書被人預約,這些伏筆根本沒用上?如果是柯瑞做的,目的何在?
湯姆他們的房間遭闖入這點後來也沒有講到。又是消失的伏筆?推斷兇手是塔夫特或比爾吧。(跟五笑百一樣,文章寫一寫,伏筆就消失了。多人寫作比較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塔夫特演講各種酷刑那段,跟島田的黑暗坡裡,讓在講述各種刑罰的那段有異曲同工之妙XD。
密碼實在太彆扭了!舉例來說,第一個謎,是從每章第一個字母拼出「法蘭契斯科‧科羅納兄弟深愛著寶莉雅」這句話,對照成猶太神秘哲學的象形符號,第一個符號,是眼睛。而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學者亞伯第是以眼睛作為自己的符號,亞伯第在自己的論述中創造了許多拉丁文字彙取代衍生自希臘文的建築用語。依此規則,將尋愛綺夢中一段文字裡所有的拉丁文希臘文建築用語挑出,翻成拉丁文,再將各詞彙第一個字母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下個謎題:「誰讓摩西戴綠帽?」。幾乎每個謎題都這麼複雜,見鬼啦!為什麼會解得出來阿!謎題牽涉到的知識範圍及廣(藝術、數學、文學…),解法也不同,還有,要拼湊出科羅納在書中留下的幾段文字,到底要多久才能把那些拉丁文從書裡譯出來阿?因為太過來亂,感覺已經失去真實感跟邏輯感了。
為什麼走廊底端放清潔用品的櫃子裡面會是蒸汽地道的入口?
根據「被主角懷疑的傢伙就不會是兇手」原則,一開始就可以把塔夫特刪掉了。
書裡,壞人都壞得很一貫、很徹底,好人也好得很一貫、很徹底。太過平鋪直述,減少不少樂趣!
看到有人死了,讓人會期待之後的劇情應該有一定的刺激度,結果,這些大學生還是繼續過他們普通的生活= =。
整體而言,不是那種讀者一邊看,可以一邊跟著思考、推理的小說。某個層面上來講,可以說整本書都是炫才文章──炫耀作者對文藝復興時代的歷史有多麼瞭解。
被我講得那麼不堪,那還是來誇他一下好了^ ^|||。
有些對話還滿好笑的。塔夫特的炫才演講也很有趣。
一定程度上會對於下一個密碼與謎底充滿期待。
放輕鬆一點看,其中密碼的解碼,十分巧妙。但我個人認為作者在這方面的設計,只講解一小部分而直接寫出其他部分答案,有偷懶之嫌。
如果不是因為先前抱有很高的期望,也許會覺得還不錯看吧!給個70分。
這次的心得終於成功縮短了一點!果然重點在於有沒有愛XD。
*人的生命是孤獨、可憐、討厭、粗魯、卑微。──霍布斯 巨靈論
*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 intrate.(放棄所有希望吧,你們這些闖進來的人 拉丁文)──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