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日記〉使用了一種陌生化的技巧,透過孩子的眼光來看待成人世界的各種事物,讓人讀起來會覺得非常新鮮。而之所以稱為惡童,乃是因為敘述的兩個雙胞胎孩子,決定採用一種冷酷任何感情的筆觸來寫他的日記,然而,在他看到了某些惡事,惡童仍會忍不住作出他的義舉,非常感人。其實壞的不是惡童,是戰亂導致的恐怖世界吧?小說有一個令我當年讀完相當震驚的段落。
兩位惡童雙胞胎的母親遺棄了他們後,他們相當難過,曾經天天對他們說「最愛你們了」的媽媽,竟拋棄了他們。於是他們展開一種可怕的特訓,他們就是一邊呼對方巴掌,一邊大聲重複向對方覆誦母親的甜蜜話語……直到最後心剛硬了,這些話語聽起來沒有一點意義。
從這段描述也可見語言的力量有多大,要抹殺掉語言的力量,要耗費相當大的代價。
...Continua別離一直都是人生裏一個很重大的課題。
我們跟親人別離、跟情人別離、跟憧憬別離、跟理想別離。
跟回憶別離。
有許多事物的離開,你不會清楚它將殘缺你哪一部份;很多遺憾的組成、傷痛,也往往與此相關。
這三本書談到了許多其他的事物;故鄉、情感、戰火、殘酷、認同、真實與虛幻,理所當然,還有愛。但至最後,我最深刻的是,這兩兄弟關於承受、關於孑然一身、關於幸與不幸的那種不同於一般視點的調換。
沒有人活著是容易的。
而我們,往往誰也補償不了誰。
"30% 魔幻寫實 + 30% 黑色冷酷+ 30% 連環後設+ 10% 尖酸戲謔 = 100% 五顆星推薦。
魔幻寫實如馬奎斯,黑色冷酷讓人想到深作欣二的大逃殺,後設又如卡爾維諾,戲謔如昆德拉。
親情友情愛情,面對戰亂,會被扭曲成既深情又無情,但是讀來卻不悲情。
看到最後才知道,不管是CLAUS還是LUCAS,惡童的虐是虛構,厄童的謔才是真實,虛實之間,反映出戰爭的無情和人性的懦弱,在控訴納粹之時,也嘲諷了共產政權。
第二部把第一部推翻,第三部把前兩部解構再重新建構,而這個連環後設,讓人心甘情願被作者耍得團團轉。十幾年前好友推薦,一直提不起興趣看,早知道當初就應該聽話,以免差一點成為遺珠之憾。
Anyway, the magic realism, black humor and metafiction are mixed to this timeless piece."
很精彩的一部黑色小說,在書中虛幻穿梭的真真假假,彷彿就像進入了一個真實世界,讓人一但看了就停不下來,可是在追求書中的真相同時,也就像追求現實中的真相一般,醜陋的會讓讀書喘不過氣,並且深深了解到。再黑暗的假相,都遠比真實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