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the moment for taking risks, for saying things they both might come to regret, had passed. death had intervened.
Anobii評分沒有3.5可以選,所以勉強給4吧XD
…………….以下有涉劇情.......................
這是我的第四本泰絲.格里森,前三本依序為:喀麥拉空間、貝納德的墮落、莫拉的雙生。
泰絲.格里森的書都還滿噁心的,但不知怎麼看到這本好像有點麻痺了,以噁心程度來講這本應該不在莫拉之下,但讀完反而是莫拉給我的餘味比較不好。
這系列我覺得值得讚賞之處是寫得很好的女性本位視角。刑警、法醫、犯罪心理學家這些傳統上陽剛氣息極重的行業,這回都換成了女性,然而作者本身是女性所以她筆下的女性很並沒有被太多女性刻板印象框架給限制住。不柔弱、不花瓶、沒有太多刻意塑造的矯揉造作。身為女性其實很少對小說中那些符合男性印象的女性角色產生好感,如果沒有特別厭惡的話通常是那個女性角色一點都不重要。這本書的女性角色都身居要角卻不令人討厭,真是滿難得的,硬要說的話,莫拉的感情戲的部分我還挺不喜歡,從上集到這集都是,不過這種寫法好像滿常見於美系作品,大概跟文化比較有關,跟作者與角色性別關聯沒那麼大。
接下來就是批評了。可能是我期待錯誤吧,對我來說,驚悚懸疑小說跟推理小說之間的界線是有些重疊的,雖然驚悚懸疑小說不需要像推理小說那麼重劇情脈絡分析與推理過程,但是不能到處灑下謎團最後什麼都不交代。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放了很多懸疑的犯案手法、兇殘的殺人手段、神秘的符號暗示,但是最後兇手伏法正義萬歲之外什麼都沒解釋。討人厭的心理學家當晚到底有沒有接到電話?跟誰見面?怎麼死的?莫拉在浴室遭受攻擊的時候是怎麼被攻擊的?桑尼索怎麼找到莉莉?是誰用什麼方法一直追殺莉莉還一直殃及無辜把他身邊的人殺光?一大堆暗示符號想表達什麼?多明尼克之母什麼來歷?諸如此類。天外飛來一個兇手多明尼克,然後一切就結束了,前面的凶案跟謎團全都不用交代,這種方式我不喜歡。
再來就是這本的架構跟莫拉的雙生其實頗類似,家庭、血緣在兩本書中都是很重要的元素。兇殘的犯罪手法、年少就開始犯罪的兇手、病態犯罪者母子,不免讓人覺得梗有些重覆。一點都不重要的瑞卓利家夫妻吵架支線以及莫拉和神父的愛情故事刪掉也無所謂。
故事鋪陳轟轟烈烈,最後卻虎頭蛇尾,令人惋惜。
大意:
聖誕夜警方接獲無聲電話,在某房子找到被分屍的女屍A,後來發現屋內斷手是另一個人的,所以至少有兩個死者。電話撥出記錄顯示是撥給心理學家歐唐娜,歐唐娜說是無聲留言,且拒絕透露自己當晚行蹤。新人女警在追蹤歐唐娜時遭殺害,屍體附近找到女屍A的左手,行兇處是桑尼索家門口,當晚梅菲絲特俱樂部(桑尼索、歐唐娜、甲男、乙女)在那聚會。被害女警喉嚨中找到貝殼。桑尼索力邀莫拉加入梅菲斯特俱樂部。桑尼索與莫拉一起去找歐唐娜時,發現歐唐娜身受重傷後來不治,莫拉被不明人士攻擊。莫拉與神父發生關係,隔日在自家門口發現荷魯斯之眼等記號。桑尼索認為兇手是針對梅菲斯特俱樂部而來。珍接獲其他警局聯繫又發現女屍,身上被刻滿逆十字,調查後發現女屍B與女屍A是高中同學,皆來自純潔鎮。女屍B陳屍地點就是索爾家,從報紙找出索爾家的滅門悲劇。桑尼索從義大利找回索爾家唯一倖存的莉莉,莉莉自白當年多明尼加殺害他的家人,他則殺死多明尼加,但打撈湖中汽車後發現沒有多明尼加屍體。梅菲絲特俱樂部成員甲男被害,眾人到桑尼索別墅避難,當晚眾人被乙女下藥而昏迷,乙女為多明尼克之母,多明尼克打算放火燒死全部人,莉莉因未喝酒保持清醒,與多明尼加搏鬥,珍及時出現開槍擊斃多明尼克。
人們總能輕而易舉地相信好的事物必定存在,無論是上帝還是信仰,多數的人都能用盡全心和全力、堅定不移地相信,即使一生中從未所見相關的證據,只有文字編串成的故事,無法確切證明的歷史,但還是無法動搖人們心中良知的地位。但是有光明就會有暗黑,有正面就會有反面,這是人人都清楚知道的道理,所以當好的事物被世人歌頌之際,邪惡的事物必然被人在暗地裡崇拜,目的不是為了抗衡,單純只是證明世界沒有凡人想的那麼愉快。
書中利用案件說明有場恐怖的獻祭在波士頓發生,是邪教還是私人恩怨先放於其次,無論是這集還是系列,慘忍的凶殺案不停地出現,悖德的真相一次又一次挑戰人們對於良知的底線,所以邪惡或許真的寄生在人們身上也說不定。
但是不能全然地去篤定正邪事物,如同書中出現的卡車司機,他猥褻的眼神是出自寂寞和空虛,但是之後的作為卻又證明人們的善面,即使只是短短的插曲,作者也巧妙的用這片段和書中的核心呼應。
除此之外,放任自己的感情與神職人員交往,是否等同戴上罪惡的皇冠,作者用感情方面闡述,不是以屍體、兇殺輔佐自己的言論,而是用書中的人物,生活上發生的種種輔佐想要給讀者們的議題,強調事情的好壞有時不是能去掌控或是抗拒。
相信良善的同時,請記住邪惡必定存在。許多人虔誠的信仰,祈求自己死亡之後能達到極樂世界或是天堂之類的境界,但是請不要忽略罪惡,人們習慣無視他人的慘忍或是壞事,因為與自己沒有什麼關聯性,但實際上卻息息相關,遮眼不看的同時,也是默許罪孽的孳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力挽狂瀾,阻止他們最下更可怕的事,即使那代表自己成為罪人也是如此。
...Continua該要怎麼說這本書呢?看到一半就覺得在寒冷的冬天看這本書不太對,我都分不清到底是因為氣溫而覺得冷,還是因為書裡描述的事物打冷顫。
書衣上寫著史蒂芬金的推薦,再怎麼也該要來朝聖一下。我自己都很意外,我居然一開始看書就放不下來,一口氣就把書給看完了,這本小說真的很驚悚,但故事也很緊湊,雖然很冷很可怕,但是也讓人停不下來,一頁又一頁的看下去。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泰絲格里森的作品,打算今天再去找一本來看。她除了把犯罪現場兇殘的場景描述的仔細之外,也花了很多篇幅描寫驗屍間的場景,還包括主角之一的莫拉醫生(法醫)的想法跟感觸。這本梅菲斯特俱樂部主題要說的是邪惡,作者很成功的營造出邪惡環繞的氛圍,描述犯罪現場兇殘的場景是其中之一,再加上代表撒旦(或魔鬼等)邪惡的符號,還有主要角色之一在外逃亡的生活跟面對因為她來發生的謀殺案,一路下來真的會有那種邪惡無所不在,你無處可躲的緊張感。
泰絲格里森這一系列的主角是法醫跟警探的組合,而且很少見的是兩個都是女人。要說她們兩個是搭擋又好像不太對,要說她們兩個是好朋友也不太對,兩個人在這本書裡面因為私生活還關係一度很緊張。我很喜歡作者以兩個女人作為小說主角的設定,所以她可以用兩個不同人的觀點來看這個謀殺案件,又因為這兩個主角的狀況和背景差異很大,所以作者也可以給我們不同的角色獨白,讓整個小說所探討和表現的東西更多樣化。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女性作者的關係,整本小說除了邪惡的謀殺懸疑劇情之外,也包含了主角私生活(或者該說是人生)的掙扎跟問題,又因為主角是女性,有些問題跟心煩的狀況怎麼看起來都似曾相識!感覺非常貼近真實人生的生活。她們也會因為在案件中碰到的醜惡而影響到私生活,她們也是會因為沒得選擇所以一次次去面對由人性中的邪惡所產生出來的恐怖。在作者筆下,這兩個主角就算到最後案件真相大白後也不是英雄,而是兩個盡忠職守,想要抵擋自己人性中壞得一面而努力站在正義的一方的人而已。
...Continua醫學懸疑天后—Tess Gerritsen作品簡介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325138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