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我家電視還沒壞掉的某個下午,因為我很無聊所以就轉電影台來看,無意間轉到一台正在播黑白片,由於是HBO、Cinemax那類沒廣告的頻道,也因此我一開始並不知道這部片是演啥,只看到場景是一個晚宴之類,然後有一堆男人都穿西裝燕尾服之類的,看起來賞心悅目,於是就定在這台沒轉掉(竟然)。
接下來不知為何,鏡頭轉到兩個男人共處一室,其中一個已經爛醉,躺在沙發上,另一個則催促他將儀容整理好趕快出門,爛醉的那個起身弄自己的領結,而另一個看不慣他慢吞吞,就直接伸手替他把領結調整好,然後將他帶出房門,叫車送他走,這時女主角走了出來,覺得兩人之間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而留下的那個男人開始向女主角解釋,而到了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這部電影其實是來自一本我曾看過,而且一直都非常喜歡的小說。
就是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火車怪客】。
我必須要承認,在我初看到以上片段時,我原本還以為這是一部同志片,兩個似乎水火不容,卻又有點狀似親密的男子,疑似共同保有什麼秘密,而女主角則徹底自外於這兩個男人之間,怎麼看都很可疑,不過也因為他是黑白片的關係,所以我想說那年代應該還算保守,不太可能真的是同志片,果不其然,這其實是希區考克的一部驚悚犯罪電影,並不是同志片,但由於這部片的原作關係,所以事實上,我原先的誤會也不全然算是場誤會。
全文詳見↓
http://baronpluto.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0.html
這本書提了一個有趣的構想:兩個沒有交集的人互相替對方殺了最想殺的人。
看起來要破案不容易,不過反正這本書的寫法也沒朝推理小說的方向,這本書比較像是描寫遇到這樣情境的人的心理狀態。
我覺得前半段的舖陳還挺無聊的,一直到主角A替主角B殺了他老婆那裡,描寫主角A的心路歷程和如何作案那段才覺得精采,後來就看不太懂了,因為有太多隱喻和抽象寫法,讀起來有些不知所云。
作者第一部作品 曾被翻拍成電影 主角是一位年輕的建築師蓋 某天要回到麥特卡爾夫和妻子米莉安談離婚的事 分居已三年 米莉安自婚後開始沒多久即和不同的男人約會 甚至紅杏出牆 這次是因為懷孕想和對方結婚才找上蓋認真的討論離婚的事
火車上同一包廂的是一位年輕人布魯諾 喝多了酒大肆的批評自己的父親 總是找些不同的女人回家 他替自己的母親抱不平 生氣的程度大可殺了自己的父親 而蓋在布魯諾的一再詢問下 也不輕易的透露妻子所帶給他的恥辱 成為眾人的笑柄 也正如此 才能讓他專心致力於規劃在外地的各個工地建築案
布魯諾起個提議 他負責殺死米莉安 因為米莉安可能知道蓋即將接手一建利潤十分優渥的建築案而不肯離婚; 蓋去替他除掉父親 布魯諾可以和母親享有他遺留下的財產不用再看他的臉色 蓋覺得這一切很荒謬 都是布魯諾酒後的醉話 沒認真當一回事 隔天 沒和他打招呼便下車離去
蓋見了米莉安後 果真如所預料的 米莉安不打算立即離婚 一方面要等對方離婚才能和米莉安結婚 一方面則是希望和蓋一起到新案子的渡假村去待產 這讓蓋覺得很可笑 安是蓋的新女友 兩人已經論及婚嫁 此次的任務 是要給安一個交待; 米莉安的行為讓蓋無法接受 更無法帶著她去新工地 蓋把新案子推掉了 沒了利用價值 米莉安應該會爽快的離婚吧 蓋在心裡想起在火車上那個計劃 隱約希望布魯諾實現它
幾天後 蓋和安的家人在渡假 米莉安被絞死的消息傳來 蓋直覺是布魯諾下的手 回到家後母親告知 有名男子打了幾次電話及寄了包裹給他 那是他在匆忙下火車時遺留在車廂中的書
之後一陣子警方無法找出線索後 布魯諾才出現 威脅蓋也要替他除去父親 並揚言要告知新雇主及安這一切的過程 蓋在百般恐嚇及不斷出現的威脅下 按照布魯諾的計劃及留下的手槍 到布魯諾家開槍殺死了他父親後逃逸 同樣地 警方對兇手毫無頭緒 只是 父親的好友兼偵探對這一切的疑點全放在布魯諾的身上
蓋順利的和安結婚 喜宴上 一直沒出現的布魯諾 使偵探吉拉德終於可以把線索拉長到蓋 並查出二件命案的重疊性; 最後布魯諾無法承受對蓋的愛意 在一次和蓋及安的船上派對中 跳海自殺 二件命案的重量放在蓋身上 讓他不得不找人說出口 酒吧中 他對米莉安的男人輕易的說出這個殺人秘密 被門外的吉拉德聽到並逮捕歸案 蓋才終於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