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普利雖然是個罪犯,可是有時候又異於常人的愛管閒事,明明可以不用去管,
但不知道是良心過不去,還是擔心別人辦案不力,所以就只好親赴現場。
被雷普利選上的人,我想他的另一半,通常都會對他厭惡至極吧!
為了快閃而進行的衝刺,在第一階段的地下雷普利部分相當順利,但誰知道真正的重頭戲卻因為現實因素慢到自己都想哭的程度。今天回家後繼續奮鬥,結果還是在超過時限幾分鐘後才得已完讀,雖說已經大遲到,但反正還在快閃規則的寬限時間內,趕工趕工吧。
偽畫風波剛告段落沒幾月,雷普利再度從友人處收到提議。他能否提供一位身家清白的人,前往異國充當兩下刺客,好挑起當地黑道的紛爭?這計劃乍聽之下蠢透了,但想著想著卻是越來越好玩,人選就來個有妻有子的絕症窮光蛋吧。只是話說回來,當你目標是黑手黨,人又沒殺透的時候,問題可是沒完沒了……
和地下雷普利相比,第三集的故事性拉高許多,雖然大體上還一貫的沒有強烈主線、見招拆招的風格,但這真是本系列的特色,也是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厲害的地方。有明顯套路的小說掌握起來容易許多,但從頭到尾充滿各種不穩定因素,緊張與懸疑感揮之不去、難以預料的同時又始終維持張力,真的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
當然這系列能做到這點,絕對和主角湯姆.雷普利的個人魅力有絕對的關聯。與其說他無情或者沒有道德,倒不如說他實在是個感性至上、但理性又會輔助得很漂亮的人。一旦不爽要多沒肝沒肺都可以,但心情好卻又可以展現出聖人般的態度(從罪犯的角度出發)。
他的記性不錯,但對於自己幹下的犯罪倒忘得很快,屍體丟了立馬又HIGH起來,興之所致即使跳進會沾得自己一身腥的麻煩裡也無怨無悔。反正只要覺得該殺該處理,他就會沒血沒淚、毫不在乎的履行種種罪行,而且事後完全沒有罪惡感──除非他又突然因為莫名其妙的理由萌到什麼,但那也不過侷限在不妨礙自己快樂上流生活的範圍內。
絕對的忠於自己、毫不受世俗限制,看著這樣一個人是怎樣面對危機,確實相當具吸引力。偶爾來個叫人拍案叫絕的靈機一動為劇情提供不少趣味、時緊時鬆的情節也把讀者抓得剛剛好、有點幸運又不會太幸運的主角威能,更為這系列提供了一種瀰在浪漫與現實之間的絕妙平衡(那怕細節已不見容於現下社會)。
這回的故事描述雷普利因為一個不爽,所以硬是把一個雖窮,但也還過得算快樂的人拖進金錢與道德的深淵遊戲裡。但眼見目標確實沈淪了,他卻不知怎麼的(八成是萌到了,雖然有個漂亮又恩愛的妻子,不過雷普利還是常常萌到男人)突然決定親自出馬
……
全文詳見:
http://blog.yam.com/elish/article/41969988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對犯罪小說的貢獻功不可沒,她讓我們把重點放在「罪犯」身上,讓我們理解(至少這本是這樣)事情環環相扣,一步推著一步,沒有華麗狡詐的陰謀,每一次殺人都有原因。謀殺還給了有理由的人,而讀者閱讀時可能還希望他們真的有殺死對方。
這種書會挖出讀者心中一絲黑暗。殺個殺人無數且以後還會繼續殺人的黑手黨就可以拿到一大筆錢?而且這錢是為了家人賺的,不是為了自己。將殺人動機合理化,而且獲利者不全然是自己,似乎一切就會順利許多,來點雙重標準,人生可以過得更好。
閱讀這本書時,雷普利比我想像中的要和藹可親跟溫馴,感覺也沒那麼工於心計。或許是他年齡心境上的轉變吧,我對他的印象是電影版《天才雷普利》、別人的描述以及自己亂想像。聽說他後面幾本還會變成好丈夫、好爸爸了!
...Continua我一直都還記得當時看謀殺專門店時,店長介紹Patricia Highsmith時說的一段話:「如果你讀的推理小說還不多,或者如果你對偵探小說轉往犯罪小說的歷史也還不算熟悉的話,當你第一次讀到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呃,有點擾人(disturbing)。」
因為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並不走傳統推理小說的路線,在她的小說中,有犯罪行為,有罪犯,但卻沒有奇怪的犯罪手法、沒有智慧過人的偵探角色……。作者帶領讀者走的道路是:犯罪的過程有可能是別無選擇的結果,謀殺其實是不得不然的無奈……。對於看慣傳統推理小說的讀者,這難道不擾人嗎?
就像在這本《雷普利遊戲Ripley’s Game》中,雷普利其實一直在避免自己的雙手沾惹上血腥,他只是放縱自己邪惡的那一面,試探人性的貪婪,試圖影響別人的選擇,讓別人去幫他完成血腥的事。而只要一但跟上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文字,讀者很快就會陷落到黑暗的深淵,正義感早早就被拋在腦後,完全不覺得犯罪有什麼不對。
因為「這是不得不的情況」,因為被逼入絕境,所以只好殺人。因為殺了人,所以只好毀屍滅跡。因為......,這一切都是命運安排好的,一切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當讀者開始清醒過來,意識到這些事情不折不扣的是違反道德、違反法律的犯罪行為時,早已如同故事中的主角一般,陷入無法回頭的境地,只能持續墜入地獄的深淵,無法自拔!
這正是看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可能帶來擾人的結果。但只要放開自己的心胸,接納這一切,就能利用些許空閒時間,放縱自己徜徉在作者架構的想像世界中,盡情的享受犯罪所帶來的甜美果實。
...Continua看《變色龍之影》時,介紹裡提到米涅.渥特絲是英國《泰晤士報》推選的「最偉大的五十位犯罪小說家(The 50 Greatest Crime Writers)」名單中第三十三名,誰是第一名?我去查了資料:
1.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中譯本有:《火車怪客》、《聰明的瑞普利先生》(曾改拍成電影《天才雷普利》,由裘德洛、麥特戴蒙主演,上述兩部作品由遠流出版)、《瑞普利遊戲》(時報,《聰明的瑞普利先生》續集)、《鹽的代價》(木馬,愛情小說)。
這本《瑞普利遊戲》掛在書櫃裡三年多了,一直沒看,這次總算把它看完,這是本犯罪小說,是那種,道德閃邊去,黑暗中,慾望與死亡蠢蠢欲動……。
儘管看了許多犯罪小說,這本仍讓我震撼。
最頂尖的小說,乾淨俐落,不多也不少,一切都剛剛好。
心理描述細膩,又不拖泥帶水,犯罪也不必「利己」。
(內有雷,不喜勿入)
活生生描寫從引誘強納森犯罪,到他跌入地獄、死亡,真是深刻。我喜歡最後強納森死後,作者不正面攻打希夢的悲傷,視角轉回湯姆身上,回歸湯姆犯罪者的本質,讀者自己飲下悲傷,讓小說有種詭譎的氣氛。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