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不是消滅而是整個抹滅, 再也想不起它曾經在你生命中的重量、所曾經驗過的美好, 如同被廢了武功一般, 但就連這種情緒也被剝奪了, 真的太可怕了~
非常喜歡主角所寫的打字機員的故事, 冷冷冰冰的調性傳達出莫大的哀傷~
當為政者要消滅某種事物的時候,會連同記憶一起消滅,關於那些事物的記憶就是被禁止,會被掃蕩的,持有或匿藏此些記憶的人,就視同異議份子,將會被逮捕處置的,而記憶庇護所則是因應逃避此一搜捕行動而生的保護密室,但在強力的追捕下,最後故事主人翁就只剩下淡淡的嘆息與回聲於空洞的房間內,因此記憶是可以全面被消滅與控制的。
第一次接觸小川洋子的書,沒有我預期的晦澀難懂,閱讀起來雖然情節節奏稍緩,但仍舊是本值得一直翻到完的小說。
該如何推薦或者提供心得,反倒成為我閱讀後的難題,隱隱約約的知道了書的內容,卻又無法完全掌握它的深度隱喻,所已我想先概述此書,嘗試在回想中找出一些書寫的點。
此書架構了一個消失之島,任何東西在這個島上都會接二連三的消失,不論具體的東西,鳥獸、花草,亦或抽象如季節,在一樣東西消失的剎那,大部分的島民僅能目視著一樣樣東西的消失,沒有哀傷,也沒人反抗,只有少數存有那些存有記憶的人們,他們感受到消失的苦楚,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存有記憶的人們反而遭致除滅的命運。
藉由這樣奇幻的背景,隱藏著一個龐大而哀傷的隱喻,這也正是我所不斷反思的地方。
當所有的匱乏都成為了一種習慣,而記憶無從藉由任何感官作為觸媒,來重新回味那些喜怒哀樂,正代表著我們心靈的缺口,一步步的拓展地盤,習以為常的消失,終而會尚失自我,囚禁於一種無感的生命之中,或許我們可以更嚴肅的將這種消失與不反抗,當作社會或暴政的下的悲劇與自囚,也可以反思在自我人生中,那些刻意被抹殺,而毫不反抗的夢想藍圖,都在結局悲劇式的禁聲中,不斷的不斷的警惕著我們。
...Continua→心沒有輪廓,也沒有盡頭,所以,可以接受任何形狀的東西,也可以無限擴張。
→即使失去了記憶,心裡也會留下顫抖、痛苦、喜悅和淚水之類的東西。
→無論這個世界再怎麼改變,重要的東西始終重要,這個本質不會改變。
→即使回憶起再美好的東西,如果放任不管,就會慢慢消失,別人也根本看不到。就連自己也無法抓住記憶的真相,無法留下任何證據。
→意義不重要,重要的是隱藏在言語深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