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成以下八章:
第一篇 吃這些損健康?
‧檳榔西施與水果蝙蝠:吃檳榔真的有害,蘇鐵的堅果也別亂吃。
‧反式脂肪:不好,儘量避免!
‧丙烯啥?聚丙烯醯胺移除水中污染物的益處,大於它引起癌症的風險。
‧該吃哪種糖?果糖不見得比蔗糖好。
‧代糖吃不得?作者認為沒那麼嚴重。
‧該不該吃口香糖?木糖醇口香糖不錯。
‧喝酒保健?少許紅酒不錯。
‧咖啡是天然致癌物?適量咖啡,治病強身。
‧你會看成分標示嗎?作者不認為基因改造食物要不得。
‧燻肉吃不得?沒那麼嚴重!最好吃完燻肉之後喝杯茶,再來一個蘋果。
第二篇 吃這些救健康?
‧吃些亞麻吧!綠色葉菜、胡桃、菜籽油和亞麻富含α-次亞麻油酸(ALA),有益心血管。
‧石榴與藍莓:類黃酮是石榴汁裡的色素成分,一般認為它對身體有益。藍莓獨特的顏色主要來自花青素。
‧健康美味巧克力:苦味黃酮醇有益健康。
‧肉桂與健康:吃肉桂可降血糖。
‧別叫我喝小麥草汁:酵素要治病,還有長路要走。
‧機能性食品:已有從乳清蛋白提煉出可降血壓的物質。
‧黃金米傳奇:我們吃到的東西幾乎沒有一件未經基因改造!
‧有機食品:有機農作真正的價值,在於它對環境的衝擊較小。
第三篇 新科學養生觀念
‧滅菌最重要:居家自主衛生管理最重要。
‧營養基因體學:基因決定你的飲食,但生活方式仍可能是你手中的王牌。
‧上帝也瘋狂的減肥藥:蝴蝶亞仙人掌可以壓抑食慾。
‧吃得少才能活得好:脂肪不是重點,熱量控制才是關鍵。
‧抗氧化劑沒什麼用: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維他命補充劑並不像原本描述的那麽有用。
‧吃維他命E好嗎?並不是愈多愈好,每天在150 IU以下。
‧維他命C真能治感冒? 證據非常薄弱。
‧音樂鎮定情緒:莫札特的音樂真神奇。
‧防汗劑不能用?研究方法很重要。
‧針灸問題:針灸對付牙疼、反胃與偏頭痛最有效。
‧心病得用藥醫:強迫症要用藥物治療,妥瑞症病人不是搗蛋鬼。
第四篇 告訴你一個故事
‧無所不在的微生物:讓酒生病也讓人生病。
‧人體不朽任務:低溫是永生的秘訣?
‧紙的故事:中國人的發明。
‧微波爐不是壞東西:微波加熱的是水分子,煮蛋與咖啡要小心。
‧錫也會生病:溫度下降,錫原子重新排列,金屬錫會慢慢變成非金屬粉末。
‧更快、更高、更強:指的是以藥物(或禁藥)輔助體力。
‧誰怕大麻:WHO發現大麻比酒精或香菸都來得安全。
‧養豬人家真辛苦:公豬氣味領風騷,豬大便不是廢物。
第五篇 就這樣毒死你
‧毒素謀殺:崑麻毒蛋白是沒有解藥的毒物,菟葵毒是人類所知最強毒物。
‧化學謀殺:顛茄鹼是很有效的強心劑,可以消除嗎啡中毒瞳孔收縮現象。
‧氫氟酸中毒事件:噴到毒液,清水沖洗是救命重點。
‧甲醇喝不得:假酒啦!
‧用番木鼈鹼:臉部抽筋和背部拱起來,正是番木鼈鹼中毒的徵象。
‧汞真麻煩:清除汞正確做法--用眼藥水滴管,把汞吸起來,放進密閉容器,再以處理毒性廢棄物的方式處置。不能亂掃!
第六篇 有化學才有真相
‧農藥問題:作者認為用藥安全最重要。
‧網路新聞追追追:源自塑膠瓶會釋出二乙羥胺(DEHA)的危險荷爾蒙,其實是己二酸二酯(縮寫剛好也是DEHA),導致張冠李戴。
‧差一點可是差很多:害死狗的抗凍劑是乙二醇,造成腎衰竭。丙二醇丙醚則還好!
‧她有沒有做?指的是--有沒有染髮啦!
‧幫土地施肥:不施肥,農作物無法生產豐盛。但糞肥有污染問題--自來水遭H7:O157大腸桿菌污染,此菌可在牛糞裡,存活70天。
‧不只是肥料:硝酸銨肥料,可以化身為炸藥。
‧硫酸銅樂章:用法不當的話,它可是有毒的。
‧乘鋁高飛:鋁曾經比黃金貴!
‧兩個謎題:藍色蒜頭與黃金細痕。
‧泡泡功能多:造型、刮鬚與滅火。
第七篇 原來是你搞出來的
‧用鈣減肥:鈣攝取量高的人,血壓較低、體重也比較低。
‧萬靈丹714X:聲稱對治癌有效,但無科學實據。
‧誰發現氧?普利斯特理。但第一個製造出氧的人,是1604年,波蘭珊地弗吉斯。
‧避孕丸:避孕丸之父--馬克。
‧最偉大的發明家:非愛廸生莫屬。
‧佩珀的鬼影:光影的反射。
‧非典型小提琴:納吉瓦里琴的樂音略勝史特拉第瓦里琴一籌。
‧炸藥:諾貝爾的發明。
‧牛痘:金納畢生推動預防種痘,預防天花。
‧盤尼西林:佛來明的重大發現。
第八篇 假的真不了:寫了許多偽科學
‧治好所有癌病:想也知道是異想天開。
‧健康祈禱:被祈禱的病人好得快?如果這樣,我願意拼命為我的患者祈禱!
‧術語騙人術:一氧化二氫,是啥東東?是"水"啦!
‧人體自燃:當神祕現象無法用科學解釋時,人們就會提出光怪陸離的說法填補。
‧磁性鞋墊:號稱因著地球有磁場,穿這種鞋,地球可以牢牢吸住你。簡直胡說八道!把我們吸在地上的,是重力而不是磁力。
‧諾貝爾獎候選人的發明:一位名叫費拉肯的自稱。
‧他們不想讓你知道的自然療法:鬼扯淡莫此為甚。
這本書集結了一位加拿大化學教授針對新聞媒體報導的多篇評論,主要是與食品養生有關的,也兼及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事物。不僅文筆幽默,而且也流暢易讀,還有用紅體字標出重點。
新聞報導說真的,有深度的不多,畢竟新聞記者沒時間去吸收及消化相關資料,所以報出來的東西常常是有問題的。這本書介紹了新聞界在報科技新聞常犯的錯誤,蠻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