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楚巴一家三代的故事述說智利20世紀的歷史變革,三代人各代表三種不同政治立場,這家人的恩怨情仇也與政治立場及出身背景息息相關,作者並未批評哪一種政治立場。雖然結局那般殘酷,但最後女主角仍選擇放棄報仇而努力的活下去。
這本書雖然以智利歷史為主題,但故事內容精彩,相當好看。雖然多年前我曾看過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金色豪門",但電影短短2小時實在無法好好呈現這本書要說的故事及精神。
讀到一半,我就開始感到不耐。值得慶幸的是,我還是把它讀完了。
這也許就是阿言德的特點:到了最後,她又把充滿希望的可能還給了我們,即使是用一種粗糙的方式,也沒有關係。為什麼呢?我想,也許因為這才是希望原本該有的模樣。
南美跟日本(說到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心中浮現的是川端、三島、大江):
寧靜而清澈的洞視,跟火熱而混雜的洞視。一邊把洞視推到極致,成為最後的目的(也許是不得不,但誰知道呢?)。於是,除了美之外什麼都不剩下了。
對另一邊來說,洞視是一個過程、一個手段;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一張最後領導我們到另一個地方去的地圖。他們描述的是不一樣的世界嗎?不。是完全一樣的。是起心動念的不同嗎?不。我想,只在於最後的最後,在最後那一條岔路的選擇不一樣罷了。
你可以說:原來如此。希望不過是一個如此細微而眇小的差異啊!如果要論證它的虛幻,你是對的。但是反過來,也可以說:原來如此,原來人性中所謂的希望,是如此單純而簡單,不需要像阿信或佐賀阿媽那樣搞,也是可以的。
...Continua「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白癡或瘋子,你不見得看得到他們,因為他們都被藏起來,不讓人看見,好像他們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似的。事實上根本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他們也是上帝的創造品阿。」
「可是我們家就沒有像這樣的人阿,奶奶,」艾爾芭問她。
「是沒有,我們這兒的瘋性都分派得很均勻,沒什麼好剩下來給瘋子的。」
-P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