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TOP12之5
累積閱讀克莉絲蒂小說數量中
感謝圖書館的存在~
"就習難改啊!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就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標
一旦目標達到了,就會發現令我們懷念的正是每天的那些苦差事..."pg.23
研究人性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
"...小姐,並不是我不在乎錢...錢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但我指的不是這個,而是如你要我插手這個案件的話
你必須清楚一點,我一定要把案子全部解決才會罷手
你得記住,饒降出馬絕不留遺憾..."pg.87
就怕妳最終認為:早知如此,不如把案子交給地方警局
想知道事實真相是一回事,真相大白之後又是一回事!
"...這也是我的格言:方法,順序加上灰色的腦細胞...
但每個人動用腦細胞的程度不一樣...而且腦細胞的質量也不盡相同
接下來就是犯罪心理學知識,每個人都必須學習..."pg.107
錢!萬惡之淵
世上一切麻煩都是由前引起的,不管有錢或沒錢都會惹麻煩...
"...我告訴你們,我一定要了解真相,不管你們如何阻撓,我都會把真相弄清楚
...這個房裡的每個人,都對我隱瞞了一些事情...
你們可能會認為那些都是無關緊要的.瑣碎的小事,看上去好像跟本案沒有多大關係
但在我看來,這些事跟破案關係密切...我請求在座的每個人把隱瞞的事告訴我
所有的事實..."pg.168
沒有人要說嗎?太遺憾了!
"女人,是不可思議的;她們毫無根據地隨意推測,而推測的結果卻往往是正確的
神奇的還不在這一點,女人還能夠觀察到許多細節問題,但他們本身並未意識到
他們的下意識會把這些細節組合在一起;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直覺..."pg.172
案發後人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最後還看見死者活著的人是誰?
白羅認為這看法絕對值得參考...
"假設有這麼一個人,一個普普通通.不曾有謀殺念頭的人
但他有某種邪惡的東西,深深地埋在心裡,一直未曾被招喚出來
...他意外地發現了某個秘密...他的邪念就開始發聲了:
這是發財的好機會...他需要錢...而它又垂手可得..."pg.234
面臨真相敗露的危機時,他已經不是過去的他
他的道德品行已經喪失殆盡,他不惜任何代價去掩藏...
"到最後笑得出來的一向是老人
而聰明的年輕人最後只會傻眼"
非常讓我驚豔的一個故事,充分顯現了克莉絲謀殺天后的深厚功力
看似簡單的人事物,卻能夠有想像不到的複雜關係
兇手卻是...
~接近4顆星!
註記頁數:
pg.7,23,45~47,49~50,87,107,133,168~169
172~173,210,234~235,243,324~325
勘誤表 http://sourcranberrie.pixnet.net/blog/post/279435430
連續看了兩本克莉絲蒂,
沒想到第二本突然變好看了!
因為已經習慣了大量瑣碎的對話,
覺得夏洛醫生的姊姊那種八卦性格還挺有趣的,
此外整個案件比起《底牌》更添撲朔迷離,
夾雜許多誤導或誤解的假資訊,
最後破案的推導過程也更精采。
只可惜原本喜愛的角色竟成了真凶,
內心的衝擊還滿大的。
不過看完我有個疑問:
夏洛醫生在艾克洛的書房裡為何一直催他看信呢?
萬一他當下就看到了夏洛醫生是勒索者,
豈不是會有防備心而沒辦法順利照計畫行事嗎?
如果說這一段是他捏造的,又有什麼目的?
其實他大可不必讓任何人知道弗拉爾太太被人勒索一事,
因為唯一的證據就是那封信而已,
這可能算是本書小小不合理的地方。
...Continua我可以理解這本書為什麼會成為經典,實際上,我也是因為它的經典性而看的。
我身為一個敘述性詭計的大愛好者,號稱濫觴的這本書是必然不能錯過的。
不過,大概是因為已經有心理準備加上過去可能有意無意的接收到一定程度的爆雷,以及至今的敘述性詭計閱讀經驗累積,我並沒有特別為這本書的結局驚訝,但絕不是失望的。
不過也可能是阿嘉莎的文字風格使然啦,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令我感覺靜而巧,不會有炫目的光影或高昂的激情,但很扎實。我覺得古典推理都有點類似的味道,比如艾勒里的作品給我的感覺也很類似。
其實我蠻喜歡這個作品的,扣除掉結尾的話。
我當然不是因為結尾不夠驚奇而想扣除它,當然不可能。
其實是因為結尾害我難過。XD
我不喜歡這種感覺,畢竟我會去扛任何一個人的情緒,所以我又無可自拔的為兇手感到難過,或者說,為他身邊的人感到難過。
不過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手法,其實阿嘉莎很擅長這種手法:善用人性。
人會隱瞞事實,人更會說謊,人還有偏見,而只要任何一個人藏起任何一小塊,拼圖就會湊不起來。
有點羅生門的概念,每個人都會為了身分、地位、情感等等事項,而選擇說話的方式,就算沒有說謊的意圖也可能掩蓋了真相。
我一直也很想寫這種概念的故事……但我就是沒有能力。T__T
我始終認為這才是推理,或者說,本格推理。
沒有什麼繁複的事情,繁複的只是人心,不管是角色們的心,或者是同樣基於人的習於以偏概全、先入為主而輕輕鬆鬆就可製造誤導與被操弄的作者與讀者之心。
而我認為,這就是敘述性詭計。敘述性詭計原非玩弄文字,而是如實描摹人性的一種記述,或者說是人性的再現。
所以,原來,我所認為的本格推理,就是要有敘述性詭計。XD
...Continua謀殺天后的作品又是120歲誕辰特別重出的紀念版,想也知道是經典中的經典;拿到書的時候就讓人很期待的作品。不過可能剛被這類型的詭計騙過,警覺性還沒消失;這種特殊的詭計寫法很容易被查覺,所以白羅出來沒多久我就猜到兇手是誰了 =______=;在確認了兇手之後不管劇情怎麼變化都覺得怪怪的,覺得這群人很假到底要演到什麼時候?反正整本書的味道都走味了;不過即使猜到兇手,最後最後的結局還是讓人很錯愕,沒想到故事最後是這樣落幕的裡面的白羅很討厭、很機車,出手很狠!
難怪一些電影、小說的討論區裡面這麼多人討厭被『雷』的感覺;原來知道的範圍不一樣真的會影響之後的想法。
...Continua最後,讓我很意外!! 這真的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可能,雖然阿嘉莎奶奶筆下的白羅真的是惹人厭,但對於她出手的方式和殘忍,真的讓我萬萬也沒料到。
也許是我太相信小說裡好人和壞人的邏輯,也許是我雖然喜歡福爾摩斯,但對於推理小說依舊屬於遲鈍一族,亦或是阿嘉莎奶奶的下筆有點太賊又細膩,以至於我直接忽略了近在眼前的所有可能性,可是這個意外的轉折讓我無法直接放下書本睡去。
看完小說不禁讓我重新思考,如果每個人都有一種思考模式,那麼每一種思考模式都具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武斷,當我把自己的武斷放在每一件事情上時,就會變成另一種固執己見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