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去參加大學入學甄試的昆汀,莫名其妙發現甄試老師躺在血泊中,旁邊擺著指名給他的文件。
昆汀是個數學天才,卻覺得自己生錯了世界,真實生活讓他失望透頂。唯一能為他抵擋現實的,是一套他從小著迷的奇幻小說--《費洛瑞之書》。
當他意外被魔法學校接受,他的夢想成真了!在這所隱形校園中,他學習精深的咒語和技藝,能召喚能量改變自然現象、能控制粒子排列起死回生。他有一個知己女友和一群同伴,一切完美得很不真實。
然後,一顆神奇的鈕扣出現了。
這顆鈕釦是通往費洛瑞的機關,證實了童話王國真實存在。他們急急踏入新世界冒險。
只是昆汀萬萬沒想到,這一連串經歷只是一場陰謀。一場由費洛瑞設計的陰謀……。
本書故事節奏快如閃電,黑暗、聰穎、暗潮洶湧,被評為近年最佳都會奇幻小說!《紐約時報》書評推薦:「它不光是《哈利波特》的成人版,而是延展到更不一樣的面向,將魔法融入現實生活中。你苦惱的不是如何擁有強大法力,而是擁有後卻找不到半點意義。故事扣人心弦,大大顛覆奇幻傳統。」
作者簡介
萊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
作家和《時報雜誌》書評,曾就讀哈佛和耶魯大學,替《紐約時報》、《沙龍雜誌》、《商業週刊》、《紐約休閒雜誌》和《村聲週報》撰文。他作品,有一九九七年的《曲速》(Warp)及二○○四年贏得好評的《法典》(Codex)。他現在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王寶翔
台北人,政大資管所畢,科奇幻讀者與專職譯者,「卡蘭坦斯蓋普恩基地」站長。(如果我有隻挪威脊背龍,我會把牠騎去天際省或帕恩行星。)譯有《方舟浩劫》、《替身天使》、《曼谷的發條女孩》、《閃憶殺手》、《垂暮戰爭》、《費洛瑞之書:魔法王者》等。
個人部落格:blog.yam.com/Krantas
和魔法相關的故事,但是讀起來有點太超脫現實。
並不是愉快的魔法書。
故事中的魔法架構並不清楚,所以很難讓自己融入想像之中。
事實上我是先看了四集的美國電視影集才找書來看,
電視影集比較好看一點。
如果有人問起我,我會說:「這不是一本太輕鬆的小說,你知道的。」
有人說這本書是哈利波特的成人版,我倒覺得它是一本整合了「社會觀察」與「魔法學園」這兩種元素的奇幻小說。作者給予主人翁昆汀一個慘綠少年(或者該說是失落的這一代)的形象,好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覺得這個故事好真實,真實到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覺。
另一方面,這種真實則來自整本書那一點點的黑暗色調,裡頭似乎沒有一個經驗是太愉快的,沒有一個試鍊是輕易的,每當你以為就要這麼沉到底部黑暗去的時候,作者又忍不住讓角色們的年紀天性出來透個氣(比如:出發前一定要拍個合照之類),讓你不禁邊眉頭深鎖邊嘴角上揚,搞得自己看得太認真沒空喝個水、喘個氣。
既然有冒險元素,當然少不了冒險的夥伴;有學習的橋段,當然就會有愛慕的片段。而既然目前看來是偏向現實成人的風格,那就當然有被拋棄、被嘲弄以及主人翁必然有的可憐可愛他人之心,更少不了燃起希望又馬上體會當下環境現實殘酷的種種打擊。
而就在這種真實看似黏膩的成人風格下,閱讀節奏還算輕快,畢竟,主人翁還算個孩子,而他心中的失落感或許就是要到「費洛瑞」之書中所指的世界才有可能獲得成就感吧!(可惜目前就手邊的第一集,還沒看到主角變得有責任感、夢想等等之類的,也還沒出現此類劇情必有的宿命或天生使命之類的,搞不好作者就是要打破窠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最後,以作家的身分,我很認真地猜想,作者到底會不會完成書中提到的《費洛瑞之書》全集呢?看著劇情推展,對於書中所說的《費洛瑞之書》的發展也知道概貌,而本書也叫《費洛瑞之書》,這是個神祕的魔法巧合嗎?
...Continua之前沒看過哈利波特或是納尼亞傳奇,所以對書裡任何致敬或是暗喻的地方,我完全無感。僅隱約覺得魔法學校可能和哈利波特有關,前幾集費洛瑞之書可能和納尼亞有關。
純粹以內容而言,吸引我的地方是在昆汀心態的轉折上。一開始他覺得現實世界太無聊,能學會魔法的話一定很酷;當他進了魔法學校後,才逐漸認清實現這個願望並不見得能帶來快樂。而畢業後,雖然夢想實現了,但空有力量、沒有目標的他也不過是個中二,這時進入真正魔法世界的冒險,對昆汀來說才算接受了現實的洗禮。
從結構來看,魔法師也是人,人生中一樣得經歷一般人的成長過程,只是他們擁有不尋常的力量,當然也得靠魔法才能對他們有所刺激。如果去除了魔法的元素,那這本魔法王者可能和小木偶奇遇記也差不多吧~
...Continua成人版的哈利波特+成人版的納尼亞傳奇,兩者融合的是還不錯,但還是有點怪怪的.......就像吃加州捲一樣;明明就是抄襲自日本壽司,但他也不怕你知道到,至於好不好吃?!!那就見仁見智了,不過續集我應該還是會追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