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從科學觀點進行市場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是:「市場趨勢是隨機,或是十分接近隨機的」。這樣結論,無法提供任何買賣上的操作建議,也使得探討市場價格變化的問題變成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而數據和圖形派為基礎的「技術分析」,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技術分析」從市場價格會隨著某種結構模式變動的假設出發,蓬勃發展,提出許多廣為人知的理論、法則。但是,問題還在,仍未解決。因為這些所謂「技術分析」理論最被詬病的批評是:只是告訴我們一些沒有理論支持的規則。只是穿鑿附會(看圖說故事),沒有根據也不能預測(過去不能作為未來保證)。
本書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市場行為的現象及技術分析的法則。
【Outlines】
四項市場基本法則:
1.率先反應
2.非理性
3.混沌主宰
4.自我實現
資訊(傳播)心理,四種態度(1969年,William James McGuire)
1.調適化(相符)
2.自我實現(成就)
3.知識化(標籤)
4.自我防衛(和諧)
趨勢心理學
區間走勢心理學
轉折點心理學
恐慌心理學
【Review】
社會科學也有嚴謹的研究過程和理論基礎,卻不比自然科學可以經驗客觀的驗證。
「心理學」是科學嗎?還是只是另類的「技術分析」?
「金融心理學」是一個新興的觀點和視野,也是一項新的嘗試。是一本架構完整,有良好的鋪陳(整理和呈現)的書。其內容及觀點可以做為一本啟發的書,然而其創新的成就仍相當有限。
拖了一段時間才把書裡的內容看完,書中提及了各種不同的心理層面及面對技術分析時的心理狀態,但有的部分又過於冗長,書末提及了倒金字塔的資金控管方式,也是許多投資書籍裡都有出現的,也就當做有本書可以當做倒金字塔投資方式的印證吧!
投資所講求的,就是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雖然說這是很難學會的,即使讀完了這本書,我想也未必能有所領悟,但了解無妨,或許在市場久了,等到天人合一的那一刻,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結合,那將是投資大成之境,有可能帶來碩大的果實。
作者試圖以心理學來解釋技術分析所觀察的種種現象,但卻常常還是只用技術分析來解那些現象,而對心理學的部分甚少著墨。有趣的是,就算我們知道股價的走勢常常只是人們心理盲點的呈現,但要打敗這種現象(從別人的心理盲點賺到錢),也只能用技術分析。作者其實並沒有對技術分析作出什麼批判,但他也說了,市場其實是一片混沌,只有在很短的時間內才有線性的關係,而技術分析就是嘗試要掌握這個關係,而進一步預測,正因為這樣的短期投機太過不可預測,連傑西.李佛摩最後也是破產後自殺。
雖然這本書低於我的預期太多,但一本書看到一個有用的觀念就值回票價。對正在下跌的股票,我們應該要問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手上持有著,我今天還會買進這些股票嗎?」如果答案是否,那麼最好趕快賣掉它,而不是逢低攤平。
雖然我不相信所謂的技術分析,但這本書利用各種線型討論背後所隱藏的群體心理,卻是讓我大開眼界。這本書很詳細的說明了一群人互相引想的心理變化,而且利用各種例子來佐證,是不可多得的好書。只是不論前面對心理學的說明,或後面對線型的分析,怎麼讀都像是一本教科書,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