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故事大綱或書評書介之類的東西誤導,這本書講的絕對、遠遠不只是情報機構抓內鬼--還加上嚴酷的內鬥哎呀呀,聽起來完全是很可以「大鳴大放」的狗血題材對吧,但如果你期待無間道或007之類的緊張刺激,恐怕讀不完前兩章就會悶到哭出來XD(想要緊張情節和刺激動作的,建議可以直接看勒卡雷作品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比方2011年卡司華麗的《諜影行動》,和最近BBC剛播完的大製作《夜班經理》,會明快易懂很多--天知道明快易懂真的不是勒卡雷的特色或重點,笑)。
然而勒卡雷緩慢沉鬱、甚至彷彿東拉西扯的敘事步調乍看令人無所適從不明所以--大部分的情節都透過來回跳躍的回憶或觀察進行,還有很重要的另一部分藏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描述裡--卻像平靜無波的水面底下其實暗潮洶湧,等你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捲入愈轉愈深、拉力愈來愈大的漩渦無法自拔,結果就是閤不上書,屏息凝神一路讀到天亮。如果要多說兩句的話,這本書是關於懷疑(不只懷疑四周的一切,更是懷疑自己的一切),關於背叛(而背叛的方向和對象可能都比你以為的更複雜更曖昧),關於幻想/幻象(書中用的字是"illusion",這邊這樣翻有點詞不達意,要在原文脈絡底下看比較清楚),以及,是的,關於愛--以及愛跟前三者的關係。尤其到了整本書最後一句對白(不是最後一個句子,而是最後一句放在引號裡的話),經過勒卡雷處理得無比節制自抑幾乎反高潮(但非常真實)的真相大白場面(就是一般電影或小說絕對會大花篇幅大做文章的部分)之後,你嘆口氣以為閱讀的心情可以回歸平靜了,那句輕描淡寫看似毫無深意的話卻猝不及防狠狠令你心碎(同時發現,勒卡雷你這個哏埋很久了吼一定很「得意」吧可惡……)。
總之,這不是一本好讀的小說(也百分之百不是一本好翻的小說,此所以我會建議盡量避免品質不明的譯本),但如果你認真讀下去了,會發現你讀到的比原先預期的多太多。並且,一旦讀完最後一頁,立刻又會想再重讀、慢讀、深讀第二遍,第三遍,許多遍。
...Continua[心得]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作者:約翰。勒卡雷
看著這本書,深深感到自己閱讀能力不足。
究竟是文字的使用習慣不同,還是情報工作人員的世界太複雜,花了很多時間看書,如果沒有看過電影的話,感覺真的很難進入故事(同理,沒有看過書的我,當時看電影也是走馬看花。)
------------------以下內容有劇透-------------------
覺得一切的情感表達和推理描述都十分內斂而隱晦,好像作者就是給了你冰山一角要你自己去想像冰山的大小與模樣…然而比爾的推薦信以及史邁利內心激動的為吉姆向海頓表白的部分真是露骨而奔放。也許史邁利從吉姆的徒然無功看到了自己對安,那對愛情的,妄想。
看到羅奇說感覺吉姆彷彿是被母親還是父親遺棄了,我深深為吉姆感到心疼,他親自扼殺了自己的妄想,那麼便不會被妄想所遺棄。………那些本來要跟比爾交換的人怎麼辦阿………於是吉姆老師又為我們演繹了一場一切出發點只為愛的戲碼。
雖然大致上看起來是個諜對諜找出內鬼是誰的刺激故事,但其實搞不好探討人性的成分更多:不管在什麼工作單位,總是有人渴望權力、不管是多應該保持孓然一身的狀態,總是有人渴望陪伴與愛情、不管是處在多深的信任當中,有人還是不自覺想去背叛、不論被寄與多大的期待,你依然以自己的理想為重、不論多縝密的思考能力,你依然願意欺騙自己相信一些愚蠢的把戲。
看完心情很低落,真相是如此殘酷,而你把這種殘酷化作一根刺,往自己的心頭上扎。
願你們最美好的時光留在昨日、留在牛津、留在圓場。而你們曾經如此契合,那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關於吉姆和比爾的關係,作者用一封比爾寫給圓場(英國秘密情報局)招募人員推薦比爾的信、以及一些旁人口中的敘述、還有主角史邁利的觀點去解釋。推薦信的那容相當耐人尋味,感覺是一封積極介紹友人品格的信,對友人描述得鉅細靡遺,而且富含愛意。好像有種在看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書》的怦然心動感(對於能把間諜小說當成愛情小說看/寫的我/作者,也是醉了)
史邁利和彼得、和吉姆、和托比的對談部分都很精彩,這些電影裡也有保留,都是我看到會覺得起雞皮疙瘩的地方。特別是和吉姆的對談,一向安靜寡言、逆來順受的吉姆突然顯得激動,這一切仍是因為比爾。
「你不能用這種事來評斷比爾。藝術家的標準和一般人完全不同。他們看得到我們看不到的。他們能感應到超越凡俗的事物。」
「你去死吧!給我下地獄去!如果你們那該死的單位裡有比爾海頓這號人物,跟我們比賽時才有嬴面」
......如果這都不算愛......我果然在看愛情小說(掩面)
「不管是為了什麼理由,任何人都不該去毀滅另一個人。痛苦與背叛的道路有時而盡,在那之前,人沒有將來可言,只會被捲入不斷重複的恐怖當下。」「我們只是一座可憐的海島,連一水之隔的地方都跨不過去。」
史邁利是一個很善良又很重舊情的人,即使內心一部份如此怨恨比爾,仍是不斷說服自己寬恕。或許在每個人心中,比爾都是彷如完美的存在,每個人都忌妒而仰慕他。阿阿,比爾你這渣!
看到彼得貴倫因為比爾的背叛而發怒崩潰的片段也相當心疼彼得(自動帶入BC的臉),比爾你果然是個渣!
看到史邁利說到吉姆去執行作證行動前曾找過比爾「他想去警告你,因為他愛你。直到最後,吉姆都還想要罩你。」
突然殺我個措手不及~~太直白了!於是連我也崩潰了!
而比爾居然還在掩飾自己心理真正的意圖,比爾你這個踐踏所有愛你的人的渣!!!!(補槍)
「比爾海頓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那隻柴郡貓一樣,他一靠近就往後退、消失不見,只留下那抹神祕莫測的笑容。」
我覺得這個形容實在相當貼切,而且馬上能代入Colin那張劇照,演員和導演真的好厲害...
「欺騙不需要天衣無縫,只要有利可圖,這就是背叛的目的。」
仔細想想,其實比爾只是一個把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進行到底的人,於是他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包括愛。凱拉對他說,那只不過是妄想。
他不了解的是,愛其實是真正存在的,自卑的人才會認為是妄想。難道集眾人愛戴於一身的比爾,其實相當自卑?亦或是對制度的絕望,已經讓他無暇去感受與相信愛?
而對於親手解決所愛的吉姆,其實我也是充滿不解,是為了怕比爾到俄國會受到逼供手段折磨所以給他個痛快呢?亦或是對他的背叛無法原諒?或是以自己的方式替比爾贖罪?
.....於是我只好把這本書當做一個隱晦的相愛相殺的故事(闔書)
這是我第一次整本看完還搞不清楚他在寫什麼的偵探(?)小說@口@"(應該算諜報小說?)
劇情架構理論上很簡單,就是資深探員史邁利,被英國政府的官員委託,要破獲情報機構「圓場」內的蘇俄間諜的故事。但是實際上讀起來,卻好像小白鼠走迷宮,完全不知道繞到哪裡去了。
西方世界堅持的民主和自由,共產世界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制度,在兩方短兵相接的時候,差別並沒有那麼大,有時候根本令人迷惑。間諜們爭奪的情報不只是飛彈潛艇,還有情報機構和國防政治訊息;但如果完全離開武器的範疇,「我們到底在爭奪什麼?」的疑惑肯定時時盤旋在他們的腦袋裡。中間到底是我們在玩間諜?還是間諜在玩我們?的推理繞過來又繞過去,光看就昏了。
除此之外,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潛伏的「地鼠傑拉德」最後被抓出來之後,又愛他又恨他的吉姆暗殺了他。史邁利說:「他是俄國公民,就送回去給他們吧。」
可是其實,這個「地鼠傑拉德」根本就是英國貴族之後,講得一口漂亮的英語,畫一手好畫,英俊挺拔,具紳士風度。不管怎麼樣他都不是俄國人。
這讓我感覺到,原來真的有一個時代,會嚴肅地看待彼此腦袋裡的事,並且用那個來劃分彼此。還好我們不是在那個時代。
作者把人的味道完整的描繪出來,像史邁利那樣不起眼的人頓時成為目光的焦點。他的冷靜他的聰明,他的憤怒他的愛情被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這部小說迷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間諜中的間諜如何抽絲剝繭,更重要的其實是穿插其中的人生片斷,是那些片斷讓這個角色活出來,也是這些片斷映襯了間諜世界的荒謬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