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會害我破產…………
可以搭配葉怡蘭這段話:
『很早就決定以「享樂」做為終身職志。並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
透果彼得梅爾,
來了解一下上流社會的興趣是什麼,
大多都是有錢人家的享受,
但有錢也要有好品味,
雖然現在可能享受不到,
無法體會,
但未來不一定見識不到,
不會枯燥的一本書,
可以讓你更曉得有錢有品味的世界都在做些什麼,
享受著怎麼樣的待遇。
好喜歡書的插圖!看了讓人愛不釋手!
所謂有錢,不代表有品味,不然,為何會有暴發戶(註)一詞呢!尤其是歐洲國家,更對於有錢人的品味,有一定的準則在。必需要符合條件,才夠資格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
我喜歡的文章有鞋子和襯衫,作者仔細的描述了在量身、量鞋的細微過程,雖然細微的程度如果讓我身歷其境,可能會發火。這二篇文章,讓我想起小時候訂作洋裝和皮鞋的經驗。雖然,在過程中有點繁瑣,甚至還需要安排一到二次的試穿,但當拿到成品之後,貼身之程度,讓你不覺得是新衣。但價格大概是一般成品的二倍左右。好處是之後有任何不滿意,可以免費修改,而且因為所費不貲,也特別的珍惜。而其耐用的程度,一直到五、六年之後,才相繼的淘汱。只可惜,隨著時代的演進,老師傅幾乎都收不到學徒,尤其是皮鞋師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繼承,以至於後繼無人。當然,我的等級和作者所經歷的等級又是天差地遠。但我相信,只要試過一次,就會對現在市面上的成衣和鞋子有所挑剔。那種貼合度和耐看度,不是速成的東西所能取代的。
僕人篇讓我想到了〔天才保母〕的那位風趣管家。也讓我想起偵探小說之中,只要家中有僕人,往往是探取主人秘密的最佳管道。只是這種如影隨形的感覺,我想,我是無福消受。
註:在此的暴發戶的解釋,我是採用牛津英語詞典解釋暴發戶為:「一個人從出身卑微迅速獲得財富或成為有影響力的社會地位。通常使用時,含義即有關的人不適應新的社會地位,尤其缺乏必要的禮儀或成績。」
原發表在<妖女研習中>:http://helenshu.pixnet.net/blog/post/28624185
...Continua在書店裏找到了”有關品味”這本書,回家一看封面發現英文書名是”Expensive Habits”,心中很是好奇和疑問~怎麼有人會以探討有錢人的消費行為與嗜好為主題,作著的立意是什麼?他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是何樣的訊息?當我一頁一頁的看到最後的單元,發現Peter Mayle有著敏銳的觀察力與富幽默的筆觸,處處編構了全書精彩與引人的故事情節。
我很想花一個下午到巴黎的夏維(Charvet)去訂製自己的襯衫,讓約瑟夫依我這全球獨一無二的身材,量身裁製合身舒適的襯衫,也很想試試當當喀午米爾山羊,體會一下為何喀午米爾山羊在寒冷的蒙苦草原不會凍的發抖,更想在未來也嚐一嚐布犯罪氣息及東窗事發所帶來的恐懼感和甜蜜。其實書中所云,真的離我們這種小老百姓的生活很遠很遠,大概只有偶爾在夢中才會品嚐一下其滋味。我想Peter Mayle是花了很多的時間、金錢,體驗不少有錢人生活的甘苦,我不曉得Peter Mayle本人是否很富有,依他自己所言是否定的。
這世上應該有很多人想要一圓富豪之夢(包含我自己),即使是一日的體驗也行,沒有人會拒絕身上有錢的,尤其是一筆數目很大的錢….。然而應該很少人會在沒錢的時候就瞭解到富有的難處與不便,若有,可能也會視而不見,或是認為一切都可以用金錢來解決煩惱和問題,卻不知為富翁帶來許多煩惱的就是金錢本身。作者的親身所見所聞與描述,為我們提供了有錢生活的景象,且運用幽默的文字一語道破金錢本身是什麼,其所具的魅力又是什麼。
可能是Peter Mayle住在歐洲之故,書中一直描繪倫敦、巴黎與其他區洲成市的美麗與奢豪、文化的精緻等,這在台灣是看不到的。雖然書中很明顯地描繪出有錢的利與弊,而我也深深贊同作者所言,但我想絕大多數人每日還是作著同樣的夢:成為富翁的美夢。沈浸在夢中是美好的,一旦夢醒,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
歡迎進入閱讀的領域。”閱讀令人成長、思考使人深刻”
愛德華 於 1999/01/13
...Continua韓良憶翻釋的書~關於品味」一章節一章節的提到像是,手工西裝、雪茄、長型轎車、松露....富人等級的物品,分享物品為何帶來的感受,不炫耀不高調的描述,我心想還沒賺這麼多錢~但我想可以了解一下,到底有什麼迷人的吧~ PS.很想另提一下插書者:楊懿珊圖畫的很好,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