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中段以主角達尼的視角實在使這部作品充斥枯燥乏味,推理層面太深,主角本身的行為能力在讀者眼裡顯得幼稚既無知,不過也正好符合作者一在強調的,達尼不過就是個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的年輕小夥子。
最後一章節,努麗亞.蒙佛特:憶往手札
猶如哈利波特系列的章節 - 王子的回憶,當下給讀者當頭棒喝,作者精心設計伏筆的功力,著實強大的可填補中場我認為持續好幾個月的空洞內容,給予整部作品一個全新的生命,如果要我說,我寧可承認本書主角為 - 胡立安 卡拉斯,而不是那位16歲少年達尼,他充其量只是替這詛咒畫下終點的說書人。
故事的一開始就帶著一種濃厚的神祕感,整個故事隨著主人翁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揭開那最後的秘密,誰是那燒書的惡魔? 裡面的故事情節中穿插了一段關於書的銷售量,內容那麼棒,卻只賣了幾本,因為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看電影前, 我喜歡先知道劇情的調性, 而當我決定閱讀一本書, 我喜歡直接翻開. 因為是本暢銷書, 所以我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跌進故事情節, 開始時會微笑, 不久之後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挑上一本驚悚小說, 想停, 卻停不下來. 就像小時候讀亞森羅蘋, 怕到書放桌上時只敢封面朝下, 這本書竟然讓已經是大人的我, 在一個人的屋子裡, 讀到不敢關燈睡覺 (然後只能繼續讀到比較不害怕的部分). 然而最後, 它仍讓我掛著微笑闔上, 想著關於幸福這件事.
書裡的情節有很多書, 作家, 書商, 出版社的編輯, 書店老闆的兒子, 遺忘書之墓. 書裡的人物大多坐擁很多書, 讓我忽然想著我那越來越長的待讀書單, 想像如果我有一段假期, 踩著舒緩的步調, 用安適的心情讀著喜愛的書, 會是多麼巨大的幸福. 而, 關於幸福.
兒時的幸福, 是換了一雙新布鞋, 得到一輛捷安特腳踏車. 越長越大, 幸福是迪士尼樂園, 是耶誕節過生日有人送禮物, 是逛夜市有人陪. 再後來, 幸福是旅行日本歐洲, 是吃到名店美食. 而現在, 幸福, 是衣食無缺, 愛的人都平安健康. 有一顆安靜的心, 讀著喜愛的書. 很小, 也很大.
“你看到的每一本書, 都是有靈魂的. 這個靈魂, 不但是作者的靈魂, 也是曾經讀過這本書, 與它一起生活, 一起夢想的人留下來的靈魂. 每一本書, 每一次換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視書中的每一頁, 它的靈魂就成長了一次, 也茁壯了一次.” 閱讀的旅途, 就是這樣迷人.
...Continua看完此書,隱約感受到當年西班牙內戰的禍害外,也替主角在為胡立安彌補遺憾時喝彩和感動。故事情節起初吸引,後段的故事走向也不太難猜。
但胡立安一方面令自己‘消失’,一方面幫助主角的橋段,令人動容。世界有多少個機會可以讓自己重來,自己重來不了的話,就讓別人走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