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的妻子芬西絲卡, 與來自華盛頓貝寧罕的攝影師和作家若柏‧琴凱相愛, 卻因種種規範, 只能共聚四天便分離。可是, 往後十多二十年, 大家心底裡依然很清楚, 自己天天想著的是對方, 而對方也了解自己。縱使到死兩人再沒有見面, 但雙雙遺願把骨灰撒在羅斯曼橋。
這是件真人真事;但如果他們能夠在一起, 或許, 結局就沒有這般悽美, 感情也不會如此刻骨銘心罷?
「舊夢是美好的;夢雖沒有成真, 但我高興至少擁有這些夢。」
第一次,看梅麗史翠普的電影是遠離非洲,而後在麥迪遜之橋又見到她
從電影到原創作,歷史久遠到不記得了
但那雙緊握車門強忍著衝動離去的雙手,那個大雨的午後決定了所有人的命運
愛情即使存在挾制的世俗中,它仍然不能有對錯
因為,我們都不是他們,因為故事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
人生的每一段選擇,都會帶著部份的遺憾
當這個世界上各種然諾都似乎正在粉碎當中,
而愛情已經變成一種功利代名詞時,
芬西絲卡的兒女,不顧一切說出這個不平凡的故事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越來越冷漠的世界裡,
我們都以面具掩護著滿目瘡痍的心靈,不確定熱情與矯情的界限究竟何在
我們常帶著諷刺將真誠又深刻的情感視為一種濫情
2011年底,在時光的軌道裡再一次進入屬於1965年的麥迪遜之橋
青澀時期對於沒有結局的小說從來不想翻閱,那會讓人難過,
年長了,生命多了不完整,開始懂得
愛情的終點站並非都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也知道了什麼是沒有結局的感動
有些愛,必須深埋直到死亡........
若柏,芬西絲卡,不可能交集的兩個人
一座橋,
像氣泡自水裡升起,然後爆破,無法解釋的第一個感覺
一個農夫的妻子,和一個遊走世界四處拍照的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他們的對話,芬西絲卡認為,對於若柏而言,這些是平常話題,但是對她而言
這是文學.麥迪遜郡的人總是談論著天氣,農產品價格,新生兒,葬禮,
他們不談論藝術和夢,不談論使音樂沉寂的事實,以及陷入困境的夢
不一樣的火苗觸動了寂寞的心靈
來自古老的黃昏,遙遠的音樂
芬西絲卡心想:一個重視牧地和草地差別的男人,
一個因天空顏色而興奮的男人
選擇,是件很殘酷的事,我想對每個人都一樣
在這個曖昧的宇宙裡,這樣的愛只會發生一次,
絕不可能再來,不管你活了多少輩子
羅斯曼橋下的骨灰,是不是能讓兩顆分離的靈魂相遇
那一年麥迪遜之橋讓我學習接受,沒有結局的結局
VIVI2011.12.07於台南
...Continua現在,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意象,第一個字彙是deep play,Diane Ackerman所著,一枚深邃、龐大的字彙。你永遠無法清晰的向第二個人描述心理狀態達到美好的程度﹙深度﹚,永遠無法正確傳達。就像我們無法動用任何再多的光點重構一個夢境,赫曼說「我現在的困擾是怎樣保持它的純潔,使它不致於吹毛求疵的批評破壞,讓我可以在未來清潔無染的回憶中陶冶自己」,我確信是如此。因此,我無法說我如何能以旁觀者的角度介入一個故事它的深度,縱然這裏面有些語言顯然粗糙,有些內涵因為記憶的磨損,無法被更專注的討論,但在那些透過一個女人眼光所神化的描述裏我確信,我們都有一次機會可能創造自己的「曖昧宇宙」。
10│10│08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