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講座教授
何春蕤
這本書收錄了12篇自我書寫的情慾經驗∕故事,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權小組」發起的「情慾自我書寫工作坊」耗時一年完成。在12位成員誠實的剖析自白中,藉由傾吐、回顧與爬梳,重回幼年與成長階段的情慾現場,也重新審視性∕愛探險、伴侶與親密關係的意義。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愉虐戀、家人戀、膠水戀(?!),三P、多P、ESP……老師不敢教、爸媽不會講、同學似懂非懂的事實在太多,我們滿滿的困惑與騷動,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探索……. 作者簡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www.hotline.org.tw
成立於1998年,2000年正式向內政部登記立案,為全台第一個全國性同志組織。10餘年的耕耘與拓展,熱線從最早提供的接線與諮詢服務,逐步發展出「社群組織」、「同志人權」、「性別教育」、「愛滋防治」、「同志家庭」、「親密關係」、「老年同志」、「南部在地服務」等領域的重點工作和多元服務。超過百位的義工夥伴,持續投入各項倡議行動與社會服務,期許能繼續秉持「同儕輔導」、「支持網絡」、「社區中心」、「人權教育」等理念,透過多元化的工作方向,消弭社會對性少數族群的不平等與歧視,真正落實「性別友善」。 性權小組
前身為2004年成立的「人權小組」,2008年因為當時同志遭警方在網路上違法釣魚的事件頻傳,故轉型為關注警察釣魚事件的「人權與反的小組」。而在回應釣魚事件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性權對同志人權的重要,故於2011年再次更名為「性權小組」,關注面向擴及到同志社群的多樣情慾與性權。本書為我們的嘗試之作,期待能開啟主流社會、同志社群對性與情慾的多元討論與想像。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出版書籍:
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基本書坊∕2010.12
拉子性愛寶典:女同志開心玩
好健康∕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0.11.1
出櫃停看聽:同志子女必讀寶典∕女書文化∕2007.12.1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心靈工坊∕2003.12.15
只要熱情的作者,想必來自於生活現實裡的取材就更加有說服力了,
同志生活曾被社會歸為小眾,不過近幾年同志心聲,早為人知,
上街爭取人權,變得更加勇敢且直接。
這書就講明了,就是同志們從小到大對性的啟蒙的過程。
用身體用各樣你所能想得到的方式,性在任何人心裡都像是自發性的創作(異性戀也一樣)
沒有人教,卻是很懂的一件事,即便不能隨處說,但心知肚明。
不過在這樣簡單而富變化的生態中「熊豬猴狼」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絕。
四種身份與特徵,都在情慾裡找到各自的慰藉。
曖昧之說,在這樣的圈子裡是習以為常的事,
若說「非單身」卻要以單身之姿挑逗友情與愛情的界限,以讀者的立場來說,當然是不被鼓勵的,
因為就算是異性戀也不希望自己身邊的伴侶偷吃劈腿,
更何況是同志圈內那些對自己感情有潔癖的人來說,更是不可原諒的行為。
偏偏在同志間感情交往裡若有似無的背叛,常常是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感情告吹,多半也是因為感情不忠的緣故。
以型來說,哪種類型最吃香,男男戀古有明訓:非肌不愛!
不過這樣的禁令,似乎已被打破。
只要是看對眼,年長者的同志,早不被所謂的標準體格所限,因為以愛相知才是真性情。
那些年紀輕的,還在肌肉與屌的尺寸間迷惑抑或崇拜,
總有一天會因為瞭解一些事,在情感上多了些許歷練而明白過來。
肌情會淡去、陽具如何高聳入雲都不再執著,
因為感情居無定所,才是眾多同志們耿耿於懷的記憶﹔
若能擺脫外在條件的迷思,終究沒有心靈相隨來得更加實在,生活相處才是愛的終極試煉。
練就一身對愛的理解,擊退迷惘時期的自我掙扎與執拗,
愛都準備好了,感情自然可期,長久也非難事了。
性只是尋愛旅程中的一個轉折﹔之後會如何,自信裡會有答案。
...Continua很溫暖,這是讀完浮現的第一感覺。
雖然內容是不那麼多數大眾的同性情慾,同時裡面還有一些制服虐戀服藥的情慾行為,但是特殊的構成形式讓讀者覺得雖然每個故事各有共殊,但是每個人都是願意彼此尊重理解的。
主要是與工作坊的形式有關,在一個人生產出草稿後,其餘11人會在喜歡的段落加註眉批,造成了熱烈討論的印象。本文之外的內容,很多時候我也常被眉批吸引,而這些眉批都大體非常溫暖,十分體恤,相當貼心。
雖然這12則真實故事的基調大都是徘徊於欲情之間的困惑與掙扎,試圖認同與尋求認同的過程。不過我想如果讀者在故事中有被戳到理解到揭露到時,那種微微地顫慄卻又被溫柔的撫平,實在是很安慰哪。
雖然絕大部分的經驗跟我差異太大了,但作為一個讀者,我非常非常欣賞,這12個人在彼此坦承的激盪中,那些幽微而體貼的正面成長。
另外,這12個人的文筆也都太好了吧!難怪有人說同志是被繆斯眷顧的。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