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神學 by 米洛斯列.沃弗
(*)(*)(*)(*)(*)(13)
★得獎紀錄: ‧2002年路易斯威勒大學葛拉夫麥爾宗教獎 ‧今日基督教雜誌二十世紀百大好書獎 ★專家推薦 「華人教會非常需要像《擁抱神學》這樣的書;還記得當初,我不過只看過第一章,就生出了一篇以弗所書的講章。」─徐成德,美國密爾瓦基華人教會傳道,盧雲作品《浪子回頭》譯者。 「沃弗讓我們看見,世界上的排他異己問題,是每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都必須要面對的。沃弗在這問題上的掙扎,不但是所有基督徒,更是在台灣的基督徒可以參考的範本。過去這幾年,台灣的群族意識不斷攀升,更顯《擁抱神學》的意義與重要。政治家或政黨,常常煽動這些族群意識,好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然而,沃弗卻告訴我們,如何去擁抱外人和邪惡的人:我們需要聖靈的擁抱,好讓擁抱的種子在內心萌芽;我們也必須被一個新世界的異象、一個擁抱的城市所激勵,方能跨過彼此間的藩籬,建築一道溝通之橋。」─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神學老師,《拉比傳奇》作者。 「本書對今日的政治神學大有貢獻。作者從他那群在巴爾幹半島的同胞所受之苦開始,談到以聖經為根據又以未來為導向的人類新團體;這本書就是那位不會永遠懷怒的饒恕之神,使敵人變成一個新群體的偉大見證。在當前以生死脈絡而寫的神學中,無人能出其右。」─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杜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 「沃弗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結合個人見證、道德熱忱與神學學養,帶領讀者進入這個複雜而處處分裂的世界裡,從中我們將看見,暴力所帶來的絕望,是如何透過人們種種對「他者」的排斥行為,而持續不斷地循環下去。他找到了希望,卻不是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所提供的答案,而是來自福音的核心與挑戰:受苦之僕人耶穌,祂那受過傷害卻帶有醫治大能的懷抱。我強力推薦本書。」 ─路加.強森(Luke Timothy Johnson),坎德勒神學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從恐怖的巴爾幹戰爭中,意義深遠的恩典新見證誕生了。作者以精闢的神學見解,洞察現代與後現代主義者雙方的託辭,看出當代的我們與該隱相似之處,鉅細靡遺地闡明人際衝突的現況,既清楚地分析了各派學說,同時又能避免流於感情用事和八股的道德說教。」─摩爾斯(Christopher Morse),協和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擁抱神學》精湛地分析了當代基督徒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如何了解人們在這世上彼此間的持續疏離。這份疏離乃深植於對他者的陌生感、宿怨所引起的部族意識,以及衝突之下所有當事者──甚至包括最悲慘的受害者在內──的自我欺騙。本書在作者本身多重國籍的身分下,巧妙融合了神學卓見、歷史視野和人性洞察,豐富且能啟發人心。」─史密德(Lewis Smedes),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一齣擁抱的神學大戲 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猶記得在二十世紀末,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端出了一盤菜,菜名叫「二十世紀百大好書」,以基督新教的立場,選列了一百本二十世紀擲地有聲的作品。入選者除了大家耳熟能詳如魯益師的《反璞歸真》、斯托得《真理的尋索》外,也將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和小說家卡夫卡的《審判》放進來,本本皆為一時之選。   意外的是,在這些禁得起時間淘洗的重量級經典著作中,卻發現了幾本年代並不那麼久遠的書,楊腓力《耶穌真貌》是其一,而沃弗的《擁抱神學》則是另外一個驚喜。 神學泰斗讚不絕口   到底,《擁抱神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夠讓神學泰斗莫特曼,以及《行在水面上》暢銷作家奧伯格,都讚不絕口?   《擁抱神學》像是一齣戲,不但有著最扣人心弦的劇情轉折,更有著啟發人心的智慧洞見,就連參與演出的演員,也都大有來頭。 第一齣戲:亞伯拉罕的法庭攻防戰   整齣戲一開始,就是場法庭攻防戰,被告亞伯拉罕,遭人指控是個「陽物崇拜者」,他那「離開本族本家」的行動,更被譴責為一切種族隔離主義者的始作俑者;此時擔任辯護律師角色的使徒保羅上場,不疾不徐的言論,讓現場所有人聽得心服口服。 第二齣戲:兄弟鬩牆   接下來,則是場兄弟鬩牆的戲,殺了亞伯的該隱雄辯滔滔,連當代最先進的思想都被他拿來當說客;沒想到最後讓該隱俯首認罪的,竟然是許多基督徒眼中的「哲學」壞蛋:尼采和傅柯。 第三齣戲:尋找父親   全劇最重要的一場戲,是尋找「浪子回頭」故事裡那位慈愛的父親。   兩個全副軍裝的理論家:「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先粉墨登場,他們各自努力陳述著自己的「解救萬民之道」,要人相信他們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父親,儘管說得口沫橫飛,底下的人卻只聞到兩人間那濃濃的槍彈煙硝味。   接下來是看似包容的「後現代」老爺爺李歐塔,他的遊戲理論聽來誘人,但是遇到了真正的惡霸,老爺爺的理論竟成了落井下石的幫凶。   然後,真正的父親出場了,這個父親有著「上帝的遺忘」,因此能毫無介懷地去迎接浪子;這個父親也努力「挪給他人空間」,這使得他不只是饒恕,更大方地擁抱歸家的兒子,將袍子穿在他身上;這個父親更有「盟約的愛」,就算大兒子生氣,父親仍舊願意溫柔地勸他,要他看重「關係」多過於「算計」。 擁抱的力量   如果說,古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主題是「命運之不可違抗」,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的主題是「仇恨」,那麼沃弗這齣《擁抱神學》的主題,便是「十架擁抱的愛」,這樣的愛,既否認了命運的必然、也轉化了仇恨的力量,為我們這個越來越多衝突和疏離充斥的年代,帶來了勇敢張開雙臂的力量,去擁抱敵人的生命。 ★作者簡介:米洛斯列.沃弗(Miroslav Volf) 米洛斯列·沃弗原籍克羅埃西亞。美國富勒神學院道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系統神學教授。2002年,他被列入哈佛大學神學院院長候選人。1996年,沃弗出版《擁抱神學》一書;2001年沃弗獲邀在一年一度的聯合國第十六屆國際早餐禱告會上,以「從排斥到擁抱──和好的省思」為題發表演說。《擁抱神學》一書至2002年共印行9刷,並於當年榮獲路易斯威勒大學葛拉夫麥爾宗教獎(Louisville Grawemeyer Award in Religion)。

Anobians reading it right now15

FollowersBooksReviews
豬小草
豬小草

Taipei, Taiwan

65 627 212
Pakkin
Pakkin

Hong Kong, Hong Kong SAR China

66 1,145 16
Ray
Ray

Taitung, Taiwan

3 576 5
向日葵
向日葵

Taiwan

18 188 3
Trancemaomao
Trancemaomao

Chungho, Taiwan

5 191 3
移動記憶
移動記憶

Taipei, Taiwan

16 124 1
inchenf
inchenf

Taipei, Taiwan

16 78 0
Sean
Sean

Planet Earth

19 229 0
Southern duck
Southern duck

Taiwan

4 120 0
Perng Shyang
Perng Shyang

Malaysia

10 3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