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以「電視節目表」概念編排,內容有衣藝、身體、老歌、社區、語文、文學等討論,專訪有畫家、填詞人、時裝人、新聞工作者、業餘運動家、性專欄作者等夾在其中,並附新歌眉批小文娛己。
推介語(筆劃序)
也 斯:這智慧是民間市井的智慧,難得的是不偏激、不跟風勢利,不高呼口號。
俞若玫:以跳躍的文筆,巧心的拼合,不經意地拉開文類的框架。
馬家輝:流行與傳統,高雅與通俗,所有話題皆入其中。他寫出了這個城市的熱鬧和惶恐。
梁科慶:此書標誌著作者由青嫩的「超凡學生」,過度為日趨成熟的文化人。
許迪鏘:這是一部個人的生活紀錄,但因作者出入社會的堂奧而富有宏闊的景觀和細緻的趣味。
湯禎兆:抗拒主題式的匯聚編收、對非主流議題的距離式審視,都可以看到文集「以人為本」的出發點。
葉輝:它試圖打破語言的牢房,在語言的穩定性和超穩定性之間,存在一種複製力和創造力,需要穩定的保守力量和嚴格的規則去抵擋時間的消解性和破壞性。
黎佩芬:讀那種他所特有的不慍不火的尖銳,都有預期之內的意外收穫,有時是識見,有時是其他。
黎雅思:世間的人和事,從來都是見微知著,自小見大。沒有澄明心思的人,難以近視世態。
關夢南:無論描寫人物、狀貌處境、穿插細節、表達想法,無不言之有據,肌理豐富。
顏純鉤:他的東西有點俏皮,思想的光斑駁,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念頭,看上去似乎零碎,但經過讀者自行組合後,又似乎有一些模糊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