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s
Books
Groups
Collections
Anobians
Discussions
Explore
Books
Charts
Collections
Community
Groups
Discussions
Anobians
Contribute
Contribution Guidelines
Propose New Book
Sign In
Messages
0
Notifications
0
Settings
Sign Out
大轉向 by 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
Where to Buy
(Germany)
Amazon
Where to Buy
(Italy)
Amazon
IBS.it
laFeltrinelli
Libraccio.it
Mondadori Store
More by 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
See All
大轉向 by 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
大轉向
文藝復興的開展與世界走向現代的關鍵時刻
by
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
Translated by
黃煜文
(*)
(*)
(*)
(*)
( )
(
1
)
0
Reviews
0
Quotations
0
Notes
Add to Your Books
Add to Library
Add to Wishlist
Share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Copy Link
...
Improve Book Details
Suggest Merging Editions
Add a New Cover Image
Remove a Cover Image
Add to Collection…
Description
時隔1500年,《物性論》的出土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走向。
從天堂走向人間,從神性轉向理性,文藝復興就此展開。
西元前一世紀,有人提出靈魂是由粒子組成,一個近乎無神論的主張。
西元十五世紀,在基督教掌權的歐洲,此一主張經教廷人員之手重見天日。
就此為後世科學家、哲學家開闢新徑,改變人類命運的走向。
羅馬共和末期,盧克萊修以優美的哲學詩寫成《物性論》一書。書中許多概念和我們的現代生活極為相似,但在那個被神靈包圍的西元前一世紀,極度難以理解且無法被人信任。繼承伊比鳩魯思想的盧克萊修提出:宇宙是由粒子組成,包含靈魂也是,人類沒有比萬物高等,沒有任何事物是不滅的,人只需專注現世、及時行樂。盧克萊修的主張,經過理性思維被壓抑的中世紀,在基督教掌握的歐洲重新出土,可以想見引發多大的衝擊與震撼。更遑論在印刷術發明後,書中的理性思維、原子論、人文精神被傳播開來。隨後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時代一票科學哲學家、文學藝術家都深受影響。還牽動佛洛伊德與愛因斯坦,且透過傑佛遜之手寫入了美國獨立宣言。
本書以1417年教廷文書人員波吉歐,在南日耳曼一座偏遠修道院發現《物性論》的事件貫穿全書。作者巧妙連結羅馬時代與文藝復興的思想與歷史背景,讓讀者身歷其境,體會古羅馬的書籍收藏風潮、中古修道院的手抄書文化,觀察那些沉迷於古代作品的佛羅倫斯人文主義者、醜聞纏身的文藝復興教廷,以及認識無數受《物性論》影響的人物與成就:達文西、莎士比亞、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蒙田,以及科學革命時代前後的哥白尼、伽利略、培根、馬基維利、卡拉瓦喬、賽凡提斯、霍布斯到斯賓諾莎等等。
這是一本描繪人類歷史轉變的關鍵時刻——文藝復興,眾人重新思索宇宙、理解萬物的人文思維的再現。這段歷史啟發了無數人,同時,也為後世科學家與哲學家提供的一座舞台,供其繼續思索與驗證。
Where to Buy
(Germany)
Amazon
Where to Buy
(Italy)
Amazon
IBS.it
laFeltrinelli
Libraccio.it
Mondadori Store
Loading...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continue using this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