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s
Books
Groups
Collections
Anobians
Discussions
Explore
Books
Charts
Collections
Community
Groups
Discussions
Anobians
Contribute
Contribution Guidelines
Propose New Book
Sign In
Messages
0
Notifications
0
Settings
Sign Out
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 by 四方田犬彥, 松永正義, 石井清輝, 石計生, 蔡蕙頻, 赤松美和子, 陳培豐
Where to Buy
(Germany)
Amazon
Where to Buy
(Italy)
Amazon
IBS.it
laFeltrinelli
Libraccio.it
Mondadori Store
More by 四方田犬彥
See All
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 by 四方田犬彥, 松永正義, 石井清輝, 石計生, 蔡蕙頻, 赤松美和子, 陳培豐
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
by
四方田犬彥
,
松永正義
,
石井清輝
,
石計生
,
蔡蕙頻
,
赤松美和子
,
陳培豐
Translated by
林琪禎
,
陳允元
,
周俊宇
,
林姿瑩
,
Curated by
所澤潤
,
林初梅
( )
( )
( )
( )
( )
(
0
)
0
Reviews
0
Quotations
0
Notes
Add to Your Books
Add to Library
Add to Wishlist
Share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Copy Link
...
Improve Book Details
Suggest Merging Editions
Add a New Cover Image
Remove a Cover Image
Add to Collection…
Description
內容簡介 1945年至今,已經過了七十多年, 直到今天,台灣對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依然鮮明,不少沉寂的往事,不時被喚醒;何以那個時代的記憶依然如此清晰? 台灣人所建構的日本記憶不只是來自戰前的經驗,也來自戰後的經驗。儘管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台灣的政策面上瀰漫著去日本化的氛圍,但日常生活中卻有著濃濃的日本味,是日本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嗎?其實不盡然,藉由本書的梳理,你將發現,歷史的偶然,讓台灣與日本在戰後再度重逢。 日常生活中,不管聽過的歌、看過的電影、念過的學校、看過的漫畫、住過的房子,你我都或多或少曾經與這些日本元素有過交集,但有時置身其中卻又渾然不覺。這些經驗,看似平淡,是因為早已融入生活之中。這些不斷湧現的日本元素,延續了日本時代的過去,時而被轉化為台灣人辨識自我與他者文化認同的指標,意外成了今日台灣人建構台灣史、勾畫日本時代集體記憶的重要推手。 本書的九位執筆者,橫跨台、日,分別從語言、歌謠、電影、女性菁英、日式建築、學校等各種不同角度,深度探討戰後台灣日本記憶的形成與變化,讓台灣讀者對戰後的日本記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林初梅作者介紹編者簡介所澤潤(SHOZAWA JUN) 東京未來大學教授/群馬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近現代台灣教育研究、口述歷史研究。林初梅 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外國語學部副教授。研究領域:語言社會學、近現代台灣研究。作者簡介(按文章先後順序排列)松永正義(MATSUNAGA MASAYOSHI) 一橋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台灣文學研究。陳培豐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言語思想史、台灣社會文化史、台灣文學史。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藝術社會學、台灣文化研究、社會學理論。四方田犬彥(YOMODA INUHIKO) 明治學院大學退休教授。研究領域:電影史、 比較文學。赤松美和子(AKAMATSU MIWAKO) 大妻女子大學比較文學部副教授。研究領域:台灣文學研究、台灣電影研究。蔡蕙頻 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日治時期台灣政治史、史料學。石井清輝(ISHI KIYOTERU) 高崎經濟大學地域政策學部副教授。研究領域:地域社會學、生活史研究。譯者簡介(按文章先後順序排列)周俊宇 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近現代台灣政治文化史。林琪禎 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日本教育史研究、殖民地教育研究。林姿瑩 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研究領域:日本近現代文學、比較文學。陳允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台灣文學、戰前東亞現代主義詩。目錄黃英哲序序論導讀—那個年代的台灣第一章 戰後台灣的日語以及日本印象第二章 殖民體制下的台灣民謠—民謠中所出現的「地方」與「空間」第三章 哥謠、歌仔本與雜誌流傳—中野忠晴、「日本歌謠學院」對戰後初期台日的跨文化影響第四章 石原裕次郎在台灣的影響第五章 現在台灣電影中「日本時代」的敘述—以《賽德克.巴萊》、《大稻埕》及《KANO》為中心第六章 台灣職業婦女精英意識之生成、延續與變化—以台灣人護士為例第七章 日治時期歷史建築價值生成與「日本」的定位—以台灣的日式木造建築群的保存活動為例第八章 灣生日本人同窗會及其台灣母校—日本引揚者故鄉意識與台灣人意識所交織的學校記憶
Where to Buy
(Germany)
Amazon
Where to Buy
(Italy)
Amazon
IBS.it
laFeltrinelli
Libraccio.it
Mondadori Store
Loading...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continue using this application.